泉州网11月24日讯(记者李菁陈玲红郑怡君通讯员林伯阳)有句老话叫“贵人语迟”,这里的“语迟”指的是说话晚。但在现代,“语迟”往往是语言发育障碍的表现,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语言发育问题。一位从教28年的幼儿园园长在和一些同是园长的同学聚会时,大家都有个同感,那就是近几年“语迟”的孩子多了,“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语迟’的孩子。”丰泽区第五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芸说。那么,“语迟”的孩子到底只是单纯的说话晚,还是有其他问题呢?记者了解到,儿童语言障碍可能与听力、构音、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家长们可别“心太大”。小孩不开口、说话晚、发音不清,家长莫抱侥幸心理——别让“语迟”耽误了你的娃从教快三十年了,近三年来发现有语言问题的孩子增多了。”丰泽区第五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芸感慨,这几年接触到的这类孩子比过去二十几年还多。记者了解到,语言障碍在学龄前儿童中有较高发生率。采访中我们发现,语言问题的表现有很多,除了明显不说话、难交流,还有很多表现容易被忽略。比如和孩子说话总要说两遍,家长以为是叫不动,但很可能是孩子听不清。学说话的年纪患中耳炎听不清所以说不清家住市区东湖社区的林女士为儿子小明(化名)的说话问题烦恼很久,在一次偶然就医后,她才恍然大悟,后怕许久。“5岁上幼儿园中班了,说话很含糊,咬字不行,好像嘴里永远含着东西。”林女士说,一开始她也劝自己,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一样,不要太焦虑。直到最近儿子总是拍耳朵,说耳朵不舒服,她买了一根掏耳勺准备帮他掏耳朵时,才发现里面是湿的。“虽然湿耳这种状况比较常见,但是出现在我的孩子身上,而且他不舒服,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林女士说还好及时就医了。“医生说是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炎症在成人或者大一些的孩子身上问题可能不严重,但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出现,问题就不小了。因为孩子在学说话,听不清就说不清。”林女士说,难怪经常和孩子走路聊天时他会有点懵,不太知道你在说什么。她回忆,有段时间孩子的奶奶也反映,小明看电视时总喜欢把声音开很大。“奶奶觉得有点吵,调小声一点孩子就不愿意了。”唇舌无力致构音障碍话说不清被同学嘲笑6岁的小波(化名)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他说话好像舌头不动,都是喉咙在用力。”妈妈王女士说,小波到2周岁才开始学讲话,到3岁发现这个问题时,家里人并没太放在心上,觉得是小孩子的“奶声奶气”,长大了就会好。一直到上幼儿园时,孩子的交流、认知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一些固定发音比如“吃”“睡”“家”“街”,舌面音都会变成舌根发音。“上幼儿园时,我特意和老师讲了这个事情,但是我没有料到小朋友们会嘲笑他。”王女士说,因为发音不准,有时候他一说话同学们就笑,还会模仿他。这些模仿和嘲笑,被小波敏感地捕捉到,渐渐地,他不爱说话了。“才上两个星期,老师就说他不太愿意和同学玩,大家在唱歌,他就站着听别人唱。”王女士说,原来阳光开朗的孩子变了。后来她听朋友的医院检查,才知道这叫构音障碍。在排除了听力、脑力等生理问题后,确认是因为唇舌的力量、灵活度不够以及长时间的错误发音导致的。“虽然不是病,但也不能不治。”医生告诉王女士,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练习是可以得到有效纠正的。6岁半自闭症患儿多年未发“第一声”“当时,孩子给我的感觉就像个小老头,没有眼神的对视,呼叫也没有反应,拒绝与人接触,无法进行交流。”年9月,6岁半的乐乐(化名)被妈医院儿少心理科。据了解,乐乐2周医院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3周岁开始在私人机构进行以感统为主、语言为辅的训练,但是都没能开口说话。医院副主任护师刘芬玉介绍,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她发现乐乐在认知、语言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理解、社交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障碍均较为严重。乐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刘芬玉发现乐乐对拼图游戏十分感兴趣,便尝试着给他上拼图课,并在拼图过程中加入目光对视、模仿能力、互动交流等训练。“从8片到片,现在这孩子在2节课的时间里可以完成片的拼图。”今年5月份,乐乐终于开口发出了第一个音,作为孩子的康复教师,刘芬玉激动地说:“当场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乐乐妈妈也哭了。”目前,乐乐还在进行康复训练,已经能发出单音、叠音甚至三个音,并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精神发育迟滞引发女童语言障碍9月份,6岁的敏敏被诊断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从而引发了语言障碍。据刘芬玉回忆,见到敏敏时,她哭闹不止,只会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并且拒绝让人靠近。不仅叫名字没有反应,偶尔还会有打人的行为。起初,刘芬玉先把她带到感觉统合室,观察她感兴趣的项目,再找准时机靠近。随着敏敏对老师的排斥度降低,再把她带到个训室进行聪敏反应、目光对视、粗糙动作、小肌肉、听指令等一系列学前能力训练,以及唱儿歌、画画、吹泡泡等强化物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刘芬玉发现敏敏对于一个新的项目往往要经过3-4节课的时间才能完全接受,于是减少任务、增加互动。经过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敏敏的进步非常明显,课上情绪趋于稳定,能听从简单的指令并作出应答,模仿能力也逐渐提高。“现在老师喊她,她会跟着打招呼,叫她名字也能得到回应。”刘芬玉说。7%—10%的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障碍要早筛查早干预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徐丽珍介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岁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率达到17%,3岁达4%—7.5%,6岁达3%—6%。学龄前儿童中,约7%—10%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3%—6%的儿童有言语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而判断孩子是否语言发育迟缓,可以看“红旗指标”(见文末表格)。“一般有言语语言问题来看病的,我们都要做个精准的评估。从耳朵、大脑到发音器官的健康,唇舌等口腔肌肉的灵活度,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哪一个环节出错了,都有可能导致儿童言语语言出问题。”医院康复科副主任苏静向记者介绍,这当中涉及外耳、内耳、耳蜗、大脑传导以及口腔器官和肌肉群,也涉及多个医学分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查“听不见”更要查“听不清”“听不清就讲不清,因为语言的学习就是模仿。如果他听到的是模糊的声音,那讲出来的就是模糊的。”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郑燕青介绍,幼儿听力受损很常见的一种原因就是分泌性中耳炎。这类孩子一般会有中轻度的听力受损,即40分贝至70分贝之间声音听不清,而我们平常讲话的声音在60分贝左右。“这种炎症容易被忽略,因为他们不聋,只是听力受损,所以家长很少会往听力上想。”郑医生表示,这种炎症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和他说话要说两遍,或者要提高音量。郑医生介绍,分泌性中耳炎一般与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等有关系。“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会喜欢张口呼吸、睡觉质量下降,影响面部美观、听力下降甚至智力问题。所以手术的时候会一并查一下中耳,有问题就一起处理。”除了因疾病导致听力受损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听力障碍。“特别是迟发性听力障碍,大多两三岁才开始发病。这种孩子出生时听力筛查是可以过的,所以家长也容易忽略。”郑医生告诉记者,听力障碍的诱因各式各样,多与新生儿黄疸严重、孕期缺氧、产程缺氧、有过新生儿重症监护或家族史有一定关系。“发音不清不要忽略听力检查。”郑医生说。恢复听力是第一步还应进行声音训练“面对听力受损的儿童,做完听力补偿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孩子不理解听到的声音代表什么。雨声、敲门声传到耳朵里,但大脑没有理解这是下雨了、是有人想进来了。不理解也会导致表达交流不好。”苏静医生介绍,这与孩子长期的听力受损有关系,没有听过,没有在生活中理解过自然不懂。所以听力补偿后,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孩子尽快理解各种声音、词语代表的意思。“只有大脑理解了这些声音的意思,交流表达才能达意、顺畅。”苏静解释说。排除了听力、脑发育、自闭症等问题后,还需考虑发音器官等问题。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邱莉介绍,发音与唇、舌的力度和灵活度有很大关系。孩子唇舌无力不灵活,可能与家长的精细喂养和口部感觉弱是有一定关系。“比如小时候怕孩子噎着,流质食物吃多了,口腔咀嚼不够。”针对这类孩子,医生首先会做个发音的全面评估,根据孩子具体的发音问题生成计划,再结合现代化康复设备进行一对一地纠正指导。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etzey/1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