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喝奶会让宝宝中耳炎?
是的,尤其6个月到3岁的小宝宝更容易中招!
一些家长会让宝宝平躺着喝奶,这就会使得奶液顺着咽鼓管流入耳部,造成感染,引起中耳炎,喂奶不当引起的中耳炎还真不在少数。
为什么让宝宝躺着喝奶都会引起中耳炎?其实,这和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系。
相比大人,
孩子怎么这么容易中招中耳炎?
与大点的孩子和成人相比,年龄小的宝宝咽鼓管比较短、比较窄,而且位置相对水平,特别容易有液体堆积,引起细菌滋生,导致中耳炎。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咽鼓管会逐渐长长,而且位置也会改变,变得比较垂直,这样即使有液体进入,也容易流出去。
得了中耳炎,耳朵难受,耳内疼痛,吃东西还不舒服,人都没精神了。有时候还会流脓,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损伤听力。
儿童中耳炎,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长也容易忽视,等到中耳炎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可就让宝宝多受一次罪了,因此,家长要观察宝宝的“小动作”、“小变化”来判断宝宝是不是中耳炎,及时就医治疗才对。
宝宝出现这些表现,
可能是中耳炎!
1、宝宝是否存在情绪的变化,比如较平时更容易烦躁或哭吵;
2、发热,特别是在普通感冒或鼻窦炎后发生;
3、宝宝一直揪、抓、拉自己耳朵,表现得很痛苦或哭闹不止(但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宝宝抓、拉自己的耳朵);大孩子会诉耳朵痛、耳内饱胀感、耳鸣等;
4、宝宝出现拉肚子、呕吐(因为引起中耳炎的病菌同样会导致胃肠道感染);
5、似乎对喝奶失去了热情(因为得了中耳炎会让吞咽、咀嚼变的难受,甚至疼痛);
6、宝宝入睡变得困难;
7、宝宝的耳朵里会散发难闻的气味;
8、平衡感变差,笨拙,容易摔倒;
9、宝宝对柔和的声音没有反应;大孩子听力下降,在学校学习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反复多次呼叫或更响的声音才能听到;
10、有些宝宝可能耳朵里会流黄色或白色的液体,不要怀疑,这绝对是得了中耳炎!
家有中耳炎宝宝,
如何护理才好?
对于新手爸妈们来说,宝宝得了中耳炎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赶紧送去看医生就好了!”当然,就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家里,父母还要配合治疗,做一些辅助性的家庭护理。
01向耳道内滴药
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TA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02
避免让宝宝躺着喝奶
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将鼻咽部的病原菌带入。
03
随时观察
观察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状况,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清理。在孩子洗澡、洗头前,先用消毒棉球填塞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使感染加重。
04
发烧时补充水分
发烧时,应给予宝宝充足的水分。因为发烧会使体热散失而致脱水,使宝宝更虚弱,抵抗力更差,影响康复。
05
饮食宜清淡
中耳炎宝宝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多吃新鲜蔬果,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喝些金银花水、绿豆汤等,起到清火败毒的作用。
宝宝中耳炎反复,预防是关键
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在日常护理中,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要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地擤鼻涕,也就是要先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另一侧。
再者,尽量不要让孩子躺着喝奶。抱起孩子喂奶,让他的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奶水流入中耳。如果是小月龄的宝宝,喂奶后要拍完嗝再让他躺下,或者把宝宝的上身稍稍垫高一定的角度,以免发生溢奶,使奶水流入耳朵里。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洗澡、带孩子游泳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把水弄进孩子的耳朵里。
如果孩子已经得了鼻、咽部的疾病,要积极治疗,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随手转发~让更多宝妈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etzey/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