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年3月3日为我国第22个全国爱耳日。同时,今年的3月3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迎来了“爱耳日”,疫情防护是重中之重,但是保护好我们的听力也是同样重要的。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些保护听力的知识。
一、听力障碍的表现
1.对环境反应不好
2.睡觉时睡得很沉,不易被吵醒
3.玩耍时显得特别专注,对周围的人和事反应不灵敏
4.电视声音较常人大
5.经常要求说话人重复
6.一些学龄宝宝的学习成绩不佳也与听力有关
二、家长保护孩子耳朵需注意的问题
1.禁止对儿童使用对听神经损害严重的药物,必须使用某些致聋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特别是注意有无耳鸣、头晕等现象,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措施。
2.掏耳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让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耳屎可自行出来;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即可;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一周两次;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3.关于中耳炎: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因此,要预防感冒、正确擤鼻涕、避免呛水、避免外伤导致鼓膜穿孔,防止中耳炎的发生。
4.远离噪音:高分贝的声音容易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就不能再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由于高分贝的噪音而导致的听力受损是永久性的损伤,虽然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们听见声音,但是,就像近视眼镜不能治愈视力一样,助听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
转载“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