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科普,
您的耳鼻喉管理局,
内容原创,基于循证。
这是带给您的第69篇科普。
宝宝吐奶是常见的现象。临床上称为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口咽部,分为功能性和病理性。功能性常见于2月龄以下婴儿,表现溢乳为主,多发生在餐后,睡眠时较少发生,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随年龄增长症状减轻,通常不需治疗。儿童反流常为生理性,生后4~6个月为高峰期可达65%,7~9个月时降至21%,1岁时降至5%以下。大多数患儿生后1岁时症状消失,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存在或18个月时症状复现,常为病理性。反流的发生和婴幼儿胃部的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的胃容量较小,位置水平,上方的食道括约肌较松弛,而下方的幽门括约肌较紧,所以易于向上发生反流。还和喂养的姿势和时机有关。喂养姿势和喂养时机不当,会导致宝宝吸入大量的空气,而易于发生反流。如果给宝宝喂奶,宝宝哭闹有些严重,可以尝试中途休息几分钟后再继续哺乳。假如哺乳时间过久,可以尝试稍微缩短一下新生儿哺乳的时间,最好不要让新生儿吃的太饱,应该少量多餐。生理反流虽然不会引导致孩子发育不良,但并不是对孩子毫无危害的。乳汁反流入鼻腔,会引起鼻腔炎症反应,而出现反射性的喷嚏;反流入咽喉,而引起反射性咳嗽;反流入鼻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这些情况都是在临床中很常见的。如果宝宝的胃反流严重,还会出现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吸入了反流物,进而出现反复呛咳的症状,还可能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甚至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哺乳时需要注意1、每次哺乳前用干净毛巾和温水清洁乳房和乳头。2、妈妈哺乳时应采取放松舒适的姿势,双侧乳房交替哺乳。3、每次喂奶时先将乳头触及婴儿的口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婴儿口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这样婴儿在吸吮时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除,又能有效的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4、喂奶时,让宝宝下巴贴在乳房上,身体靠近母亲。5、婴儿吸吮时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入口中,母亲在哺乳过程中要与婴儿进行交流。6、哺乳过程中母亲注意不要让乳房压住婴儿的鼻孔。7、哺乳完以后应该将宝宝竖放起来,头靠在母亲的肩上,轻拍宝宝的背部,使他打嗝排气,以防宝宝溢奶。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喂奶的姿势有很多种最好的姿势是坐着给宝宝喂奶,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姿势宝宝的头都是应该稍微抬起来的这样子可以防止乳汁倒流。喂奶后将宝宝抱成直立位,例如,可以让宝宝趴在爸爸妈妈肩上,并保持10-20分钟,对降低发生反流吐奶有帮助。如果反流发生频繁还需要注意一般治疗1.将床头抬高15-30度,婴儿采用仰卧位,年长儿左侧卧位。2.饮食治疗:适当增加饮食的稠厚度,少量多餐,睡前避免进食。低脂、低糖饮食,避免过饱。3.肥胖儿童应控制体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dys/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