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卫生室,看上去不太起眼,却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一位病痛中的村民。卫生室的主人名叫韩元昌,是一位四口之家的主心骨。
今年39岁的韩元昌,家住高唐县清平镇西小村,因患病身高不足1.5米,人称“一米乡医”。为了改变命运,他不断努力学习,多次到外地进修医术。女儿生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少打击,欠下20多万元债务,但他咬牙挺住,不仅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实现自主脱贫,还积极回报乡邻,为上百名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深得附近村民的尊重。
日前,记者走进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聆听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命途多舛:
残疾夫妇为女治病举债20万
韩元昌年初中毕业后,被山东省卫生干部学校破格录取。
年,他回到老家西小村,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为了提高医术,他多次到北京、济南进修。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年5月份,他将诊所迁到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了一家“爱心康复诊所”,在行医的同时,还免费教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学技术。
年,经人介绍,韩元昌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邓慧结婚。婚后,韩元昌考虑到村里需要医生,还能在家照顾老人,于是和妻子把诊所搬回了老家。
年9月,韩元昌只有10个月大的女儿患上化脓性脑膜炎。“孩子当时是因为中耳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后来中耳炎做了手术,又继续治疗了五六个月,化脓性脑膜炎才好,但是落下了双耳全聋的后遗症。”韩元昌说,“我了解这种病,如果在半年之内不做手术的话,孩子很可能终生成为聋子。”
但是,高额的手术费用就像一个天文数字,他们根本无力承担。韩元昌说,之前给女儿看病就花了10多万元,大部分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因为没钱治疗,他只能把女儿接回家。
“不管想什么办法,也要救女儿。”回家后,不甘心的韩元昌在网上发布了求助信息。过了没多久,北京一位洪老师看到韩元昌发的帖子,打来电话说自己有类似遭遇,对韩元昌一家人的情况很同情,想要帮助他们。后在中国残联的帮助下,韩元昌医院免费做了电子耳蜗手术。
虽然手术费用全免了,但是术后的康复费用,加上之前给女儿看病所花的钱,韩元昌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
勇敢面对:贷款3万提升诊所自主脱贫
了解到韩元昌一家的情况后,当地政府给予他们很多关照,为他全家办理了低保,年又将他列入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平时过年过节,镇里还会送来慰问金和物品等。年,镇里为他进行了危房改造,四间大瓦房代替了一下雨就漏水的旧房。
年,在清平镇扶贫办的帮助下,韩元昌申请了3万元的“富民农户贷”,他用这些钱扩大了门面,升级了设备,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如今,韩元昌也成为了一名签约医生,为东大村、西大村的贫困户上门送医。
“你看,这是我贷款3万元新进的内窥镜和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属于金融扶贫项目,政府担保并免去利息。”韩元昌带领记者在治疗室观看了新设备,言语中充满自豪。
韩元昌告诉记者,20多万元的债务已经还了14万元,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年4月,儿子出生了,带给这个家庭更多希望。
回馈社会:免费救治困难患者余人
韩元昌把病人当亲人,生活困难的患者到他的诊所看病或拿药,他就免费治疗或者只收一点儿成本。“亲戚朋友、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这些恩情我永远不会忘。”
记者见到韩元昌时,他正在里屋给一位患者做理疗。该患者来自附近乡镇,今年70多岁,是一位孤寡老人,患有腰间盘突出。韩元昌免费为其医治,现在病情好了很多。外屋还有人在输液,韩元昌不时跑进跑出,一上午的时间基本没能休息。据了解,这些病人有周边乡镇的,也有茌平等地的,都是慕名而来。
该村党支部书记田丁存告诉记者,韩元昌勇敢地面对生活,也用爱心回报社会的关爱。他在为群众看病时,能不收钱就不收,能少收就少收。他还义务为群众提供公共健康服务,组织村民到镇里免费体检。群众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他会耐心解释,并交代注意事项。
前段时间,村上的一位五保户突发心脏病住院了,出院后仍需要药物治疗,韩元昌为其进行了一周的免费治疗,直至康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韩元昌已经为上百名困难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田丁存说,今年疫情期间,韩元昌不仅拿出自家诊所的存货只口罩和10箱消毒液捐赠给村集体,而且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在村口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志愿者。
来源: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目伦
你花了·秒来阅读点个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dys/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