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我中心耳鼻喉科就诊的患儿呈上升趋势,且以中耳炎和外耳道疖肿居多。
据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主任胡书君介绍,春夏季节,引起儿童耳道疾病的病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如感冒、鼻炎、咽炎等。由于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感染后,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引发疾病。
2、游泳:因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直,婴儿期咽鼓管咽口位置更低,游泳时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病原体也随之而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同时,不干净的池水也可能从外耳道灌入,长期刺激易诱发外耳道疾病。对于患有鼓膜穿孔的患儿,则可能直接从外耳进入引起中耳炎。
3、擤鼻涕: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极易导致中耳疾病。人们常用两指同时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极有可能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轮流按压一侧鼻孔将鼻涕擤出。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规律、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对保持儿童健康非常重要。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又到了游泳的季节,胡书君主任说,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原本是好事,但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疾病、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尚在流脓者,暂时不宜游泳。正常儿童游泳时,应尽量不做跳水等大动作,以避免呛水;游泳后,应保持外耳道干燥,不要私自乱掏,以免引起外耳道破损继发感染。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医院就诊。
胡书君主任提醒家长,由于大多数婴幼儿没有陈诉病情的能力,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搔耳、摇头、哭闹不安,耳朵有液体流出。慢性反复性中耳炎容易引起耳膜穿孔影响听力,严重者可发生耳聋难以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dys/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