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寒冷,感冒发烧、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病人增多。医生提醒,在感染呼吸道疾病之后,要当心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因为细菌、病毒会引起咽鼓管轻型感染,阻塞咽鼓管而诱发中耳炎。
8个孩子就有1个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一类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咽鼓管功能不良、腺样体肥大、既往急性中耳炎病史、人工喂养、吸入二手烟、同房间的孩子数量多等均可能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资料显示,同样是2岁的孩子,进入托儿所日托的孩子比在家照顾的孩子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5倍!
频繁抓耳,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据统计,在6个月时婴幼儿第一次分泌性中耳炎发作的累计发病率为35%-85%,1岁时为50%-96%。其中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个月以上。但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像急性中耳炎有急性发作的症状和中耳炎症感染的体征易被发现。
专家指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引起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清楚地指出耳部不适,婴儿则表现为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哭闹和睡眠易醒。
值得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鼓室内液体渗出,听力下降,婴儿可表现为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这种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说话时表现得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校表现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还有孩子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会导致部分患儿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和交流困难,同时在行为上也可能出现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不良状态。
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如何做
1、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高发季节避免长时间停留人员密集地点。
3、避免用力擤鼻。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细菌可以循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保持双耳干燥,洗澡时尽量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道。
针对哺乳期的婴儿,在喂奶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让乳汁进入耳道。专家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妈妈们注意。
1、家长喂奶的姿势应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最好头略高,呈半卧位。
2、喂完奶之后应尽量耐心地给宝宝拍背,能拍出嗝最好。
3、吃配方奶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径大小,避免宝宝喝奶时过多、过急,因来不及吞咽而发生呛奶。
4、如果宝宝发生呛咳,可使宝宝侧躺,上身抬高,头偏向一侧,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流出嘴角。
-THEEND-
来源:人民网、羊城晚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节目预告:
今天19点《健康来了》,主持人刘晔,邀请中国医院耳鼻喉科杨宁和您说说:如何预防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健康来了
了解更权威专家解答往下看!
专家介绍杨宁,医学博士,中国医院耳鼻喉科。
主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置,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耳科学及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的良好培训,目前尤其专注于耳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耳聋、耳鸣及眩晕等症的内科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规范治疗具有一定经验,熟练掌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参与完成了大量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侧颅底复杂手术。
《健康来了》
FM.4生活广播
主持人刘晔
主持人扬迪
每天19点《健康来了》节目,给您讲讲你不知道的健康知识、养生秘诀,医院名医坐堂,帮您解决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