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是中耳内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主要表现为耳朵长期流脓。慢性中耳炎发病不限年龄,但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致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曹银生提醒,慢性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治疗。
慢性中耳炎致听力下降
手术治疗要及时
治疗慢性中耳炎,仅靠保守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提高听力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也有患者表示不理解:耳朵经常流脓,这又不是什么大毛病,为什么要手术治疗呢?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化脓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无论是哪一种,单纯靠吃药或打针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般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清除病变,然后再重建听力结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而且可能使病变范围越来越大,导致听力受损严重。”曹银生对记者说。
慢性中耳炎患者如果伴随有颞骨发育不良,乳突腔里面很有可能有肉芽甚至胆脂瘤生长,这些病变或许很多年都不发病,但到一定程度可能向颞骨周围扩散。而颞骨的上面就是颅底,两者之间只隔一层骨质,当病变侵蚀掉骨质后,就会引起颅内感染导致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
鼓室成形术重建听力
曹银生告诉记者,治疗慢性中耳炎经常需要用到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和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用于清除病变,通畅引流;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主要是为了重建听力结构,提高患者的听力。
对于慢性化脓型中耳炎,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将病变清除干净。“干耳”后最少3个月,可采用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达到“干耳”的目的,可以采用乳突根治术来清除病变。
“一旦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应该尽早进行手术。因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并发症比较严重,容易破坏骨质造成颅内感染。而且,药物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无效,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预防颅内并发症的发生。”曹银生对记者说。
由于耳腔结构非常复杂,与人体许多重要组织联系紧密,因此,鼓室成形术和乳突根治术对精细度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注意,不仅清除不干净病变,还可能会损伤面部神经,出现面瘫等。
为此,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专门派医生到上海复旦大医院进修学习,熟练开展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和乳突根治术等,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使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出许昌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
医院检查
“慢性中耳炎往往是从急性中耳炎发展而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症状表现不明显,被患者忽视了,也可能是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从而延误了病情。”曹银生告诉记者,当发现急性中耳炎时,只要治疗及时,一般来讲,通过保守治疗就能有效遏制病情向慢性发展。
因此,出现中耳炎症状时,一定要及早治疗。如果出现耳朵流脓、疼痛、耳鸣、耳闷等症状,并出现听力下降,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耳朵长期反复流脓超过3个月,很有可能已经发展为慢性中耳炎,确诊后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那么,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中耳炎呢?曹银生建议,第一,要保持耳朵干燥。当弄湿耳朵后,无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都要及时去除耳朵内的水分。第二,预防感冒,尤其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症状时应及时治疗。第三,不要经常清除耳垢。耳垢可以为良性菌提供栖身处,在耳内起到天然的防御作用。
(转自许昌晨报)
◆◆◆◆◆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