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李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焦急地来医院,李女士称“小朋友突然说右耳痛而且听不清声音了!”。
耳鼻喉科专家王鑫教授仔细询问了病史,原来孩子两周前有过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现在感冒症状基本没有了,但是右耳却听不清声音了。
王鑫教授告诉李女士:这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惹的祸!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呢?王鑫教授解释说,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中耳腔通过前内侧的咽鼓管通向鼻腔的后方,也就是说咽鼓管是连接耳朵和鼻子中间的一个管道,它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的压力平衡。
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耳朵就开始发闷、甚至积液。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感冒时经常不会正确地擤鼻涕,更容易将鼻腔或者鼻咽部的细菌、病毒擤入中耳腔,所以中耳炎在儿童中更为多见。如果小朋友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在鼻子那端的开口,也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从下图可以看出,小儿的咽鼓管比较宽、短、直,抵抗力也不如成人,因此鼻咽部的细菌、病毒及鼻涕等分泌物会逆流,经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内导致炎症。
▲左侧为儿童咽鼓管,右侧为成人咽鼓管
分泌性中耳炎会有哪些症状?由于小宝宝们不会表达,可能有以下表现:
1、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和睡眠易醒。
2、注意力不集中,婴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讲头准确的转向声源,甚至对呼唤不理睬。
3、学龄儿童突然莫名学习成绩下降。
4、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声音。
5、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
成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耳闷和听力下降,也有很多病人会伴随耳痛、耳鸣等不适。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首先,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可以应用消炎药、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的滴鼻液或者鼻喷剂、粘液促排剂等药物。
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一个月内都能康复;如果规范保守治疗,三个月仍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那就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需要手术的可以与鼓膜置管术同时进行。
鼓膜置管常规放置6个月以上,并定期复查是否脱管,保持外耳道干燥,不要进水。
对成人的单侧分泌性中耳炎,超过2-3周治疗仍不好转,应认真询问病史,并检查鼻咽部,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建议完善鼻咽镜或高分辨薄层CT,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对于已经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要积极地进行咽鼓管功能锻炼,多嚼口香糖、多做吞咽动作、闭嘴捏鼻鼓气动作,通过这些动作间接开放咽鼓管,促进积液的排出。
为了明确诊断,随后王鑫教授给小朋友做了耳纤维内镜检查(下图左)及声导抗检查(下图右),确诊孩子的症状确实是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
▲左侧为耳纤维内镜下鼓膜内陷,鼓室内积液,可见液平面。右侧为声导抗鼓膜呈B型曲线
所幸的是,李女士发现得较早,孩子就诊也比较及时,通过药物治疗两周后前来复诊,患儿的听力恢复了正常,耳痛也消失了,鼓膜曲线也恢复了正常。
王鑫教授说: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对于发病时间长、没有及时治疗鼓膜积液长期排不出,就会导致鼓膜内陷、黏连、鼓室硬化导致永久的听力下降及遗留的耳鸣、耳闷等症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多是由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果有脓涕时要避免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可以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地将鼻涕擤出。
王鑫教授再次提醒家长,当您或您的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请尽快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小病拖大病,悔时晚矣!
医师简介
耳鼻咽喉科专家—王鑫
王鑫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耳鼻咽喉科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腺样体肥大及扁桃体肥大微创手术治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部疾病及相关外科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周六上午
张甜甜王鑫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