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耳闷症状,或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时医生常常会提及一个名词“咽鼓管”,也就是说咽鼓管功能障碍常常会引起耳闷、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那咽鼓管到底是什么呢?它都具有哪些功能呢?下面让我们科普一下咽鼓管相关知识。
1咽鼓管的定义咽鼓管又称欧氏管,此处的“咽”是指鼻咽部,“鼓”是指中耳鼓室,它的一端在中耳鼓室的前上壁(又称咽鼓管鼓室口-简称鼓口),另一端则在鼻咽部(咽鼓管咽口-简称咽口),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鼻咽)鼓(中耳鼓室)管。
蓝色箭头所指是咽鼓管(软骨部)
2咽鼓管的解剖咽鼓管非直线的管状,呈弯曲状,长约3.5~3.9cm,由软骨部与骨部两部分所组成,鼓室口向内、向前、向下直到咽口,与水平面约成40度角倾斜。在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最窄--称峡部,内径仅1~2毫米,而咽口处为最宽。咽鼓管的外1/3为骨部,内则有颈内动脉管,在鼓室前壁的前上部(鼓膜张肌半管下缘)是咽鼓管的鼓室口;内2/3为软骨部(咽鼓管球囊扩张的部位),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在下鼻甲后端的后外方约1.5cm处。软骨部具有弹性,并非始终开放的管子,平时是闭合的,仅在吞咽、呵欠时、捏鼻鼓气等情况下开放。由于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相对于成人儿童的咽鼓管端平,鼻腔和鼻咽部的炎症和分泌物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引起感染。
咽鼓管的位置隐蔽,一般只能看见咽鼓管鼓口和咽口,鼻咽镜才能看到咽鼓管咽口。鼓室口翻起鼓膜作鼓室探查时,方可见。另外CT以及咽鼓管造影能显示咽鼓管的鼓口、咽口和部分软骨部等。
CT咽鼓管鼓室口(红色箭头所示)
CT咽鼓管软骨部(红色箭头所示)
CT咽鼓管软骨部(红色箭头所示)
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红色箭头所示)
3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连接通鼓室和鼻咽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保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咽鼓管平时是处于闭合状态,当我们做吞咽、打哈欠和捏鼻鼓气时咽鼓管动作时才开放,开放式根据鼓室内的压力,空气可以进入或排除中耳,使中耳腔压力与外界大气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中耳传音装置维持正常的活动。
(2)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保持鼓膜的张力,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3)引流作用。鼓室和咽鼓管产生的分泌物可通过咽鼓管不断向鼻咽部排出。(4)防声作用,关闭状态下的咽鼓管能阻挡说话和呼吸的声音直接传入鼓室,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病人常常会有可以听到自己的说话声或咀嚼声。
(5)防止逆行感染的保护作用,能够阻止鼻咽部的液体、异物、细菌、病毒等感染病灶进入鼓室腔。通过以上功能得已维持保护中耳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原创声明
如要转摘请与后台管理员联系,经同意后要求必须注明出处,以及“阅读原文”能正常显示本文,否则保留追究侵权的权利!
如有任何关于耳科的疑问,可直接联系本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