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池草读书社论坛,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论坛。
池草先生西安中医系列讲座之一笔记
时间:年3月27—30日每晚两小时地点:西安市小寨
讲座主题:《传统医学与生命建设》系列讲座之一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大体按讲座时间顺序记录)
总括:中医的学习需要有丰富的妄想——传统医学不属于西方所讲的“科学”,而是彻头彻尾的“迷信”。传统医学是构建基础在一套无法被常人实验证明、但是又确实有效的“虚拟”的理论基础之上——如《黄帝内经》所述脏腑经络气血系统乃是中医学习的基础,但是12经在何处?如何存在?我无法用证据讲你说服,只得坦诚这是“迷信”。信不信由你。希望对中医学有进一步了解的爱好者,可以先看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社会环境与人的病之间相关: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病随国运论。在传统医学观念中,天地人为一体,相互影响。高明的大夫会参照当前国运、时运用药。
中医学把天地人的关系研究得很透。
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之矣。
日本汉方学幼童用药剂量划分表
年龄
新生~6月
6月~1岁
1~3岁
3~7.5岁
7.5~12岁
12~16岁
剂量
1/20~1/10
1/5
1/4
1/3
1/2
2/3
*以药品说明书推荐之成人标准服用剂量计算
中医方剂流派和特点:
经方派:从经典,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指导,用药较猛烈,讲
求一剂知,二剂已。对于医师学识水平要求高、辩证水平要求高。
时方派:用药轻巧灵活、布局周密,效力稍缓,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
关于流行病:细菌、病毒一直就存在于环境中,皆因人的脏腑发生了变化(大部分人都是),才发病,中医不承认人际接触“必然传播”之说,病毒、细菌只是外因;还要看内因,个人体质(免疫力)的问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正气足,就有可能不被感染。
人体六经,亦即人健康的六道防线: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少阳为枢”,不易攻破,吃错了或长期不治的病会积累于此。称少阳病。
正确的服药观念: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中(zhong,去声)病即止”,不要巩固。也就是说,病情有所缓解就可停药(尤其是抗生素,消炎药等寒凉之药)。
抗生素不是害人的毒药,如果能合理运用,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只有错误使用、超剂量用,才会造成伤害。
关于元气:中医学是建立在生命(灵魂)不灭的基础上的,父精母血交汇那一刹那,生命就开始了。人的先天元气使细胞生成为人,在卵子受精的一刹那,元气是最足的,之后慢慢消耗衰弱。气属阳,血属阴,头面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足则面色焦。男子以8为周期,女子以7为周期。男子16岁、女子14岁之前,元(阳)气很足。
化妆品透支的是未来的元气,用激素调气血到脸上,以后会衰老得快。怎样尽量晚长皱纹,按摩,让经络畅通、气血输布得好些。
人体就是一个容器,阴阳调和,人体才能健康正常。阳盛阴则亏。
传统医学婴幼儿教养:给大家提供一个观点,自己选择。
教:应知礼,忌粗俗,惜物力,知感恩。
养:中国古人的观点一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不要以吓唬孩子作为游戏,如“透蒙儿”,对于受惊吓的孩子,以轻轻抚摸,使其心魂定。
孩子穿衣,以棉质为最好,不可太厚,孩子不可穿皮毛类衣物,包括羽绒服,太热,易消阴气。日常判断孩子穿着厚度是否合适,以其后脖颈温暖,无汗,手足温暖就可,穿着合适时,腋下微汗,头,后背均干。最好穿上背心防护前后心背,头要凉,脚要暖,(到头顶的气血太热则易脱发)。下肢穿着宜稍凉,以养其阴气。春水解冻之前,成人穿着应上薄下厚,以养阳敛阴。
孩子洗澡不宜过频,因其皮肤外有营卫之气,冬天以一周一次,夏天以两三天一次为宜。
不可诈,易使气逆,不要喝斥正在哭泣的孩子以使其停止,会使孩子神志昏乱而胆怯。
孩子要头凉心胸凉。以前人给孩子胸前带个锁,是凉心的,古人的穿戴都是有讲究的。
周岁前的孩子宜吃米粉,不宜吃颗粒状的谷物、肉。
五脏:中医所讲的“心”其实不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脏,其有形而无质,为君主之官,现在所说的心脏,在中医里叫“虚里”(《黄帝内经》),胃之大络也;中医所说“脾”,解剖学叫做胰腺,而解剖学上的“脾”,中医叫“胰”。
五脏对应的五志:肝脏主怒心脏主喜。脾脏主忧思肺脏主悲。肾脏主惊和恐。
外热内湿交结于皮肤出现湿疹、荨麻疹
小儿为“稚阳”之体:“稚”指身体处于萌芽阶段,很稚嫩,“阳”指气。并不同于常见的小儿乃“纯阳”之体说。
孩子一年流3、4次鼻血是正常的。
小儿保健按摩推荐两种:揉腹、捏脊
小儿揉腹法:(肚脐为中心的后天八卦图)
手法:顺时针方向为补,反之为泻(大学教材刚好相反,是错的)。这里用补法。从孩子右下腹起,以肚脐为中心,从右至左,作同心圆缓慢轻揉,力度以给脸上擦油之力为宜。此法可帮助孩子消化,促进脏腑新陈代谢,防止疳积。但只有长期做才有效。
舌苔白(纸白),不爱喝水,或爱喝温热水,用补法;舌苔黄(小米黄),爱喝水,大便干,是有实热,用泄法。
还有一种推腹法,不如揉腹适合孩子。
群话补充:便干便秘逆时针;便不干便秘顺时针;前干后稀平=顺几圈逆几圈;摩腹消积食顺多加次数;便秘=2+天不大便,和大便形态无关
捏脊法:大拇指在下,余四指在上,以指头抓捏方式,自尾椎起,沿脊柱两侧,从下往上依次滑动捏,直至后脖颈大椎处,力度以被捏者舒服为宜。保健,每日5~10次,6岁以上5~15次,自己掌握,捏到发红发热即可。一天一次即可,一定要坚持,可使身体强壮,免疫力高,不生病。捏30次以上有退烧功效。每一种办法都不是万能的,做了没有达到效果,就要试别的方法。捏脊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帮助。孩子哭没关系,习惯就好了。对成人而言亦为保健之法。
先生介绍他的祖父曾给一对夫妇建议的方法,坚持捏脊,结果,身高不足1.6m的夫妇俩孩子长到了1.85m。
手法如下图
除以上两种按摩手法外,不建议给孩子捏其他穴位(专业者除外),因为中医针灸和按摩要有效果必须穴位,而且配穴和选穴很关键,一般人难以掌握,且市面上很多穴位图并不完全准确。
推天河水、通过揉捏手指补泻五脏,这一类的按摩方法,如果辩证不准盲目施治,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不可预知的损害,不推荐。
四大:地、风、水、火——古印度医学
对应关系:地—脾;风——上行为肝,下行为肺;水—肾;火—心;
天分四季,人也有四季:春—少年;夏—青年;秋—(壮)中年;冬—老年
五行(六经、八卦图):
金—肺—西—白色;
水—肾—北—黑色;黑色食物入肾
木—肝—东—青色
火—心—南—红色
土—脾—中—黄色,黄色入脾胃,
奶:奶水包含你身上的气息。所有东方人的身体不是为喝奶准备的。特别是牛奶,中国古人喝猪奶的比较多。现代科学发现,猪的DNA和人的很接近。除了母乳之外,尽量能不喝奶就不喝奶,米粉就够了。要喝奶最好喝新鲜的羊奶或者猪奶,牛奶属土,入脾,牛奶乳蛋白大不好消化。要喝酸奶,一定要加温,乳酸菌没有了,没关系,吸收的是其中的蛋白质、微量元素。
人一生的感觉和反应是从敏感到麻木的过程。
脾:最不喜生、冷、滑、腻典型代表—香蕉。最喜甘、淡、温、软。甘不是甜,是嚼馒头的那种味,属食物自身的味道,这才是土之精气。现在的甜菜糖是很伤脾的。
土里生长的高能量的东西,含高蛋白质、高脂肪,因其吸收土里的阴浊之气较多,都不适合人吃,如花生,花生油是心脑血管病的主因,吃猪油都比这些油好些。淀粉类的不包含在此,如红薯,山药等。先生举例抽油烟机,油粘附力强,如果粘附在血管壁很可怕。
植物的大豆油可以,但要非转基因。土上面长的东西都可以。下面长的甘淡的东西都可以,不甜、不油。
菌类就是滑。少吃,吃时一定多煮、煮透。
汤食多伤脾。
过量的甜、酸、苦、辣、咸,都会造成五脏的损伤,越清淡越好。
抑郁症:脏腑失和,肝脾不合,引起抑郁。西药百忧解,吃到最后,就是自杀。中医就是让它发出来。“郁则发之”,肝出问题了,泪为肝之液,哭诉,帮助肝脏代谢。
孩子想哭让他哭够。哭是帮助孩子缓解肝脏压抑、代谢毒素的办法。
脊椎疾病:一切脊椎病,病变处用补法按摩,一天~次,三个月,没有不好的。如腰椎肩盘突出。
刮痧、拔罐:一周一次不得了了,调气血攻病,常做不好,冬天更不行。
成人衣着:《千金方》“春冻未泮,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
小儿衣着:穿得合适,腋下微潮,背上无汗。腋下、后背、额头有汗就是出汗了。
小儿发烧:42℃以下8小时没问题,40℃以下32小时没问题。在配合正确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清淡一点。除四豆饮外,一般无需特别服用退烧类药物。
小儿饮食:不能吃的:稠粘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魚肉、水果、汤食,煎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絕。特别是南方的水果不适合北方人吃。
能吃的:生栗子、柿饼可以养阴,但也难消化,少吃。
小儿若肝肾阴虚,吃归芍地黄丸很好。
小儿生病原因:
外因:冷热之伤,衣着不合适,剧烈的环境变化内因:饥饱之伤,吃饭不均匀,过饥过饱导致
不内不外因:惊吓过度,摔伤意外等
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是不要太饱太暖的意思,不是说冻着饿着孩子,日本人让孩子穿短裤,就是学坏了。
人生病的原因:
外因,生存环境对人身体的影响
太阳、月亮、行星所发射的波对人身的影响,地球上的风、霜、雪、雨、光照等。
内因,情绪波动对脏器的影响
怒伤肝,保持心情舒畅;恐惧伤肾,少看恐怖片。
不内不外因:意外伤害,天灾人祸
我们能做的:
改善外因——处处提防,减少外部的不良刺激;
调节内因——做好心地功夫,时时处在平静安详的状态;
避免不内不外因——量力而行、规避危险。
小儿看病原则:最好看固定医生,选择得当医生,对孩子身体了解得清楚。
没有必要要医生成为全科,医生有擅长,对某一类体质看得好,要找对人。
小儿病分类: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泄
惊风:惊风、惊厥、抽搐,现在临床分为急惊、慢惊两类,共九种。
惊风民国的彭子益讲得最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最为安全稳妥的办法。
四豆饮大家一定要记住。
“小兒發熱抽搐,四豆飲極效。黃豆二十粒、黑豆、綠豆、白飯豆各十五粒煎服。此為治小兒發熱病的第一要方。”小儿发烧烧得眼睛上翻,抽搐前兆,马上用。
需注意的几点:
1)豆子最好用非转基因的。
2)方中量为一次用量,煮成药液一次喝完,不要剩,不可隔夜,过夜则变性。
3)豆子一定要煮成豆沙状,一天三餐后各一次,一小碗。一般喝一到两次就能退烧。。
豆子在煮时是蛋白质和微量成分长期受热分解的过程,打成豆浆只是煮沸,分子没有被破坏,没有效果。可以泡,提前一天也可以。打碎再煮和豆浆是一个道理。
此处补充细节:白饭豆也称眉豆,非白云豆,参见下图
上文中为三岁小儿量,六岁用两倍量,即黄豆四十粒,十二岁用六岁两倍量,即黄豆六十粒,此亦为成人量。
**咽痛、流涕,四豆饮可以退热,但尚需用外感的药。
**如孩子久泄不食而抽搐,面色青黄,此为木虚土败。可用附子理中地黃汤稍加益母草神曲,轻用多服有效果。
附子理中地黃汤,系“附子理中汤”与“六味地黃汤”二方合併用。
可改用附子理中丸1.5g,六味地黃丸3g。
加益母草0.3g,神曲0.6g煎水調服。
(此为3岁小孩一次用量)
注:所有含有“附子”成分的药,都不要买同仁堂的,因其炮制太过,故温热性差。
**无病忽然两眼上翻,手足抽搐,口眼歪斜,为急惊风。可用四豆饮退热
生长热、变蒸,是人的自然反应,只要精神、胃口均好,只是发热,不用过度干涉。
**慢惊风:一定是因为生病久了或长期体质虚弱,食欲差,肝气旺,肝为木,木克土。
表现为易积食、睡觉床上转圈。
可用下方:
扁豆、山藥各一錢以代朮、草,
巴戟天、淫羊藿各五分以代桂、附,
歸、芍各三分以養肝臟,清木熱,
神曲、厚朴、橘皮各三分,以去滯開胃。
一錢=3g一分=0.3g
(此为3岁小孩一次用量)
不仅治惊风,也治长期消化不良。
成人肝气旺,容易得糖尿病。
**因惊吓导致抽搐的,这种情况很少推荐三个药,
《圆运动》这本书值得好好学学,重病大病自己不要治,平时的小毛病,用《圆运动》上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即使不对症,吃一两天,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频发的抽搐,都是第一次失治误治引起的。
**口渴,自己要水喝,睡觉时在床上转圈,只要有这些症状,不管还有没有其他的,都可以用归芍地黄丸。
**植物类的药煎一次刚刚好,多煎一次,有问题了,那是困难时期的产物。
**不用强让孩子喝水,提醒喝,不喝就算了。
**合适的蜂蜜水,一杯水半汤匙蜂蜜,有一点淡淡的味就好,喝温的淡淡的蜂蜜水合适,一旦觉得甜了就过了。浓的蜂蜜水不但不能及时补充,反倒会先吸收体液稀释。淡蜂蜜水可以通便,浓的不行,泄火。小儿不适合生蜜(蜂农处买的蜂蜜一般是生蜂蜜)。
疳病:患者多为3岁以内小孩,4、5岁也有,少。虚弱羸瘦,肌肉松弛、面色惨白或枯黄,消瘦、头发干枯、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老师讲东西,注意力不能集中20分钟,肚子鼓胀,肋骨尽头像塞了皮球,或者腹部凹陷,饮食异常,有异食僻,吃土等,大多数症状和上述符合,马上就医,在幼儿是比较严重的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老人会挑四缝、捏脊只有辅助治疗效果,应调节内脏。
肠胃病(吐、泻):肚子疼,喜让揉,喜欢暖水袋温着,喜欢喝点热水,精神不好,小便清、长,就是虚证、寒证;可以吃(婴儿健脾散);
如果不让你揉,觉得不舒服,就是热证,实证,另外,如果是热证,实证,还会口渴,小便发黄,或者发烧,可以服用,不要轻易吃小儿七珍丹,太凉。
判断外感、内伤:肠胃病必不鼻塞流涕。如果鼻塞流鼻涕,一定是外感病,不是肠胃病。如果发热,要看是否流鼻涕、鼻塞,是,就是感冒,没有,肯定不是感冒,是积食,或者内脏的问题。
脏腑病变自我诊断:
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看看肚脐周围,哪个区域有斑有点,对应的脏腑就有长期的病变或者有先天的不足,百试百灵。
问:以肚脐为中心的多大范围内判断?
答:一般是三寸(四横指)以内。
成人腹部按摩法:肚皮拉伸,把掌心轻轻放在肚脐上感觉,哪个区域有跳动感,哪个脏器就有问题,可以用手揉(顺时针),直到不跳了,脏器就好了。如果有痛点,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按,痛点代表脏器有问题。(此处请参照池草“捉悸痞”文章)
辩证治感冒:(注:感冒有20种,以下只讲两种各位能辨别的,医院看医生)
风热型:症状——浓黄鼻涕、黄痰、口渴、咽痛或痒,舌苔黄(小米黄)
用药——用(片),最好是冲剂(最好用水煮沸,放温喝,没条件煮,药片可以研碎,用沸水冲后放温饮用,把它的药气激发出来),轻者用(不是夏桑菊!),适用轻微症状,鼻塞、黄苔,嗓子不疼。
风寒型:症状——清涕、不渴、咽不痛、稀白痰、舌苔白(打印纸白)
用药——(最好用同仁堂的,其他厂家恐药效不同,用时要看清配方,是否与同仁堂组方一致。),一样服法。吃了药,要盖好发汗了就好了。
若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用。
以上两种都有可能发烧,也有可能不发烧。
**葱豉汤可以治风寒感冒。
补充葱豉汤做法:葱头三五个,淡豆豉五钱(15克),不加盐,煎服。葱头是北方的大葱,带须的大葱葱白用病人大拇指长短算一个
西药没有办法真正杀灭感冒病毒,所有的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等待身体自己把细菌病毒消灭。最好用中药,改变身体内部环境,让病毒无法生存,真正好的感冒药,吃对了,12小时感冒症状就消失了。好的中医开汤药,药下去20分钟症状消失了。
如果流鼻涕由清转黄了,化热了,可以换对症的药或等待自愈。
少阳为枢,若长期扛病(感冒等病不宜扛,或会引发或转化为其他疾病),则口苦咽干,肋下胀痛,目眩,忽冷忽热,有以上两种症状,即为小柴胡症,适合用小柴胡颗粒(汤)。妇女经期感冒,也可以吃这个。先生说地域、饮食关系,西安看了很多人都有小柴胡症。
固元膏:高能量。如果是脾虚、运化失常的体质,没办法将营养转换成能量,只能化成邪火,越吃越难受,一天吃三分之一调羹,就不少了。并且,很多人是不适合吃的。
成人中耳炎:成人长期中耳炎,肾有问题,肾开窍于耳。
便秘:脏腑失调
正常人一天一到两次大便,不干不稀,呈香蕉状淡黄色。60岁以下人,可以两天一次,虽然不特别健康,也没什么大问题。60岁以上,一定要一天一次,否则很容易沉积在脏器,为痛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埋下隐患。正常人如果两天以上不排便,为便秘,看医生。
讲讲小儿便秘问题,《幼幼集成》
大便不通,和肾的关系比较大。有实有虚。如果小孩非常活泼,能量非常足,精力非常旺盛,又能吃能喝,这种是因为实火导致的便秘,就可以用一些,中病即止,大便通畅了就停用;
如果平时没什么精神,体力也不好,胃口也不好,但是大便干燥,这种情况的孩子比较适合用温和点的药物,;
血虚引起的便秘,平时脸色黄,可以用,别吃到大便稀就可以。开塞露可作为权宜之法,不要常用。
《圆运动》:小儿大便结燥,菠菜(或青菜、或红薯)加黑豆煎浓汤服之润之,蓖麻油、生蜂蜜均败胃,忌服。一般在蜂农处直接买的是生蜂蜜。
老人大便干麦味地黄丸三餐前空腹送下(来自年4月15日群对话)
湿热症:奶水吃多,过多汤食,会化为湿毒,加上孩子又体热,交杂起来,成湿热症。舌头胖、舌苔黄厚、齿痕舌是湿热症,很难治,即使开对了药,也要半年才能恢复正常体质。
生姜红糖水及生姜:生姜红糖水孩子不能喝。生姜很热,其热滞留在胃里,糖非常甘腻,犯了湿热之戒。喝了容易长口疮,舌头长溃疡,长麦粒肿。
从民国那会彭子益老师就指出——“曾见医家,用生姜治小儿咳病,益治益坏,太多太多。小孩脏器脆薄,受不住生姜辛散之故。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一用生姜,无论何病,无不变生后患者。治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惟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以降胃胆肺极佳。”寒性呕吐,可以少量地用一点,这种情况很少见。
大人喝生姜红糖水可以抵抗风寒感冒。大人脏器发育成熟,如果又是虚寒体质,就不怕生姜的辛温之力。
中药的“制”是把它偏颇的属性克制、限制。生姜是没有经过“制”的。
用药常识:感冒发汗解表,
胃火——嘴唇生疮,口臭。泻法
心火——舌尖生疮,舌苔黄,大便干。泻法
如果大便前干后稀胃热脾寒,治坏了。
孩子肝风内动的多,用。小孩本来脾就不好,老发脾气,肝主怒,肝木克脾土,脾就更不好了。生白芍――疏肝理气。
输液:直接带着寒药进入脏腑经络,对身体伤害极大。
针灸:针灸是两种手段,小孩子不要盲目针、灸,刮痧拔罐都不适合孩子。疼会把孩子的平衡打破,反而容易生病。
看病观念:现在有一个观念,舒舒服服治好病,这个是不对的,想治好病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吃药对症了,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会把以前的旧病翻出来。需要意志力和忍耐力,才可以获得健康。
**没有病不要找药吃,没有药包治百病。
小孩多动:气血弱了,自然多动
看病态度:切忌考大夫。考大夫,能知道你什么病,也不愿意给你看。要学会作好病人,症状描述越全面,提供信息越准确,才能提高大夫辩证的准确率,开对症的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人要说清,大夫要问清。不要拿症状问大夫。有辩证,大夫才有治法。
小孩哭:肺是心之华盖,心热传递给肺,心过热,就伤肺,小孩子哭帮助心散热,泪为肝之液,所以,哭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可以让肝脏排出毒素,梳理气脉。
**气功不可乱练,必须要有明师指导。
**现在大家练的太极拳,只能称为太极操
**素食的人,体内没有痰湿的人,不招蚊子咬。
传染病:适合得病的人,身体某方面有问题的人,接触到了这个病毒,才会得病,身体强健的人就不会被传染,有内因有外因,大的环境很重要。所以只要把身体调整好,气血旺盛,传染病也无法侵害人体。
**西医的救护手段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有效的。
**正确的生命理念推广给大家,让病不能找上门。
**没病的时候不要乱吃药,也不要乱吃有药性的食物的搭配(比如生姜红糖水)。
**给小孩吃的药尽量不要吃浓缩丸,尽量吃大蜜丸,其次是水丸。
**夏天喝室温的水,吃室温的水果,冬天最好喝温热的水。不要吃冷饮。
胎毒:以水痘、腮腺炎这两种病表现出来。
干姜:干姜是炮制过的,比较温和,小儿脾寒可以用来温脾。
**若先咽红,无其他症状,则按扁桃体炎治疗。
**现在用药量几乎是以前的10倍,因为药性差了。
川贝煮梨:适用于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或黄痰,风寒咳嗽没效果。
咽痛:表寒里热症。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等名字,成分一样),主治咽痛,也要辩证,主症是嗓子疼,黄舌苔,舌尖发红,或者咳嗽或者不咳嗽都有可能,如果发烧,不出汗,也可能不发烧,小孩一定是大便异常。如果是糖浆,最好把一次用量加一杯水(一次能喝完的量)煮沸喝,注意保暖,轻微发汗,现在药力量弱一些,翻倍吃效果好些,不敢加倍就按剂量吃。
转基因:转基因的东西尽量少吃或不吃。
五色入五脏,红入心,白入肺,黄入脾,黑入肾,绿入肝。
**黑豆稍煮熟即吃,入肾,寒,做成豆豉、煮成豆沙再吃,补益。
**生栗子入肾,治男子小便不利,前列腺炎。
**大蒜色白,像肺叶,入肺,熟吃。
**绿豆不煮开花,太寒,泄火解毒,偶尔一两次可以,常喝太寒。
五味入五脏五味伤五脏
**白萝卜汁(榨汁)或梨汁可解毒,如醒酒,白萝卜汁可以治煤气中毒。
**吃辣吃多了可以喝点醋解。
**内脏尽量少吃,肉也少吃。
**春天是养肝的季节,多爬山,登高远望,最能疏肝理气。女性要想面色好,多喝玫瑰花茶,玫瑰疏肝理气、和悦颜色。
**教育孩子一定要知礼。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好灵魂。才能成长为人才,对社会、对人类文明有贡献。家长教育孩子,自己要先修徳。徳是指按照道所指行事。
:这个适合风寒感冒兼痰多兼消化不良,单纯的风寒感冒不适合。
池草蔬菜汤:清除体内垃圾,补充能量,调节脏腑平衡。
A组:胡萝卜5份(黄豆卷(小黄豆芽)/千张(豆腐皮)/香干)3份(土豆/淮山/红薯/芋头)5份
B组:白菜叶2份(芹菜2份/芫荽(香菜)半份)
调料:桂皮、盐、麻油适量
注意!用斜线分割的食材,在几种中选择一种就可以了,不要重复选。
①先把A组食材切成适当的小块,加一点桂皮,放适量的水一起丢进砂锅里煲。煲到胡萝卜可以很容易的被筷子穿透。
②放一点点盐,很少就可以了,越淡越好的。再把B组的食材放进去,煲一小会儿,等到白菜叶变软,关火,淋几滴麻油上去,盖上盖子闷一下,就做好了。
没有白菜,可用生菜叶油菜葵代替
一锅汤2个大拇指甲盖那么多桂皮即可,多了上火,少了养心阳的作用就没有了。
手月牙:大指主脾,次指主肝,中指主心。此三脏,阳常有余.见月白吉.不见者阳气颓矣。第四指主肺,小指主肾。此二脏,阴常不足.不见月白吉.若见月白,阳气亢也.应滋阴液。
梦:连续梦是什么道理?梦是潜意识的释放潜意识和意识交流的方式。这个放在阴阳里讲意识是阳性的潜意识是阴性的。阴性持续外散不能沉归是什么原因呢。连续梦的人基本都是敏感体质。讲过淫邪发梦
光脚:1)脚很热或者是常温,小孩想光着,就光着;2)脚冰凉,或只有某根经络热,小孩想光着,给穿个棉袜子,不用强迫穿鞋。四肢末梢有气血旺者有气血不至者有气至血不至有血至气不至,小儿阳气发动自肾而出蒸动涌泉若泉中水少水不制火令火有余则热。泉涸日久大轮失转则少阴独有虚热而已。
推荐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书《幼幼集成》食疗《随息居饮食谱》《津津有味谭》
先生群话(4月15日):孩子生病、家人生病,慌乱盲目在所难免。我们建这个群,并不想把各位都培养成能够自治自医的能手。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把正确的传统医学理念传播出去,普及出去。大家都具备一点关于医学和人体的常识。但是这个“常识”在这个群,一定要保证是统一的、方向观点一致的。我们姑且称为“正知正见”。
当然,我讲的未必是对的,有可能还是完全错的。但是加入这个群,依靠各位的信任,我们姑且假设这是正确的。随着各位理论水平的提高,各位能够以互助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型的问题。而不必来找我。比如,孩子感冒了,发烧,流清鼻涕。有人问怎么办?大家都会说,请吃某剂量的某药。结果孩子吃了之后康复了。这是我最欣慰和这个群存在最大的价值。不要一位同学说孩子发烧了。这个说天河水,那个说泰瑞坦,那个说什么药。本来就够乱的了,一来本群乱上添乱。不能增加好处,反而增添烦恼。我复述传播的东西,都是上古圣人的言教,让我们一辈子得利益,受用不尽的好东西,你学到位了,可以少生病,乃至不生病,比请我每月看诊,开方方便实惠得多你轻松我快乐。
(虽然是针对建群目的说的,和办讲座是一样的)
转自池草读书社论坛,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论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