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耳朵经常流脓,平时听力不太好,尤其是流脓时就更重。吃过抗生素之类的药,吃过后有一定效果但是停药后常常又不太好了。”
患者家属
李永团
“一般这种情况是慢性中耳炎的表现,如果流脓带血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这是来自我院东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永团和一位患者间的一段对话,对于中耳炎的问题,每天都会有许多患者咨询。中耳炎分为小儿中耳炎和成人中耳炎,2到4岁孩子由于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是得畸形中耳炎的高发年龄。大人则是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对中耳炎不重视导致。
小儿中耳炎80%由感冒引起
5岁的潇潇在连续两次感冒后,妈妈发现,她总是对人爱答不理,跟她说话总得好几次才会有回应,看电视也很大声,不仅如此她的脾气很大,常常用手抠耳朵。起初,潇潇妈妈以为孩子生病矫情不听话,但后来有意识地看了看孩子的耳朵,里面竟然有淡黄色的黏液流出。潇医院检查,经检查潇潇患了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测试显示听觉受损了20%~30%。
“虽然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感冒。”李永团说,临床统计显示,中耳炎70%~80%都是由感冒引起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后天获得性免疫不健全、抵抗力弱,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感染,经常发烧感冒。儿童感冒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进而感染中耳,尤其是婴幼儿咽鼓管比较宽、平、直,细菌容易进入中耳,如果婴幼儿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会转成慢性中耳炎。
李永团提醒,由于中耳炎具有隐蔽性特点,容易被忽视,感冒时要特别注意耳部,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尤其是2到4岁的孩子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家长一定要注意。更不要以为孩子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了就是病好了,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
成人中耳炎都不把它当回事
相比较孩子无法表述清楚自己的病症,成人中耳炎患者基本都是“自找”的。19岁男孩子右耳流脓长达5年,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直至病情恶化到长出胆脂瘤、严重影响听力时,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男孩子的爸爸说,儿子患上中耳炎后,他曾给孩子用过多种滴耳药和口服消炎药,但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没有根治,从而埋下了祸患。李永团在检查中发现,由于长在男孩右耳中耳乳突部位的胆脂瘤块头较大,已经破坏到了听骨等耳内相关“零件”。传统手术方法是把胆脂瘤清除掉,或者在清除胆脂瘤半年后,再施行二期手术重建听功能。医生采用新型手术方法,可直接通过手术做改良乳突切开并鼓室成型,优点是手术后的并发症少,耳功能恢复快,避免患者接受多次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和需要长期换药的烦恼。
还有30多岁的刘先生患慢性中耳炎十多年了,偶尔会耳鸣、头痛。由于一直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症状,刘先生并没有把这病放在心上,觉得就是个小病,不用管慢慢就好了。可是最近两三个月来,他的病情加重耳朵里开始流脓水,有时还带着血丝。经常头晕、头痛、耳鸣得厉害,这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医院东院耳鼻喉科做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刘先生原本并不严重的慢性中耳炎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医治,病情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像这样的成年中耳炎患者太多了。因为中耳炎太常见,再加上初期的中耳炎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所以患者很容易将它忽视,或是置之不管,医院进行治疗。轻微的中耳炎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治愈,有些患者将病拖久了,医院治疗时,往往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许多患者的听力受损,不能恢复,严重的还引起了一系列并发症。
健康提醒↓
耳药水和吃药不能彻底治愈中耳炎
据了解,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因为耳痛、耳闷感较重,医院就诊,也容易治愈,当然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的话,就转变成慢性中耳炎了。其实很多人患有慢性中耳炎,医院就诊、以及被正确诊断或治疗的人相对就少了,李永团经常遇到一些人及至出现面瘫、耳道流脓带血、甚至眩晕、头痛、呕吐才匆匆忙忙就医,虽然苦口婆心劝说,仍不以为然。
“中耳炎病人的及时就医和正确诊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类病人是否能够避免出现并发症、根治病变、保留残存听力的关键。”通过临床手术观察,李永团强调,一部分慢性中耳炎病人因为日久天长的原因,长期的疾苦变得麻木;也有的误以为耳朵不再流水就是病根已经治愈,中耳炎从此远去也懒得再去看医生;还有的患者虽然就医了,但因为医生专科经验的局限性,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处理,门诊开点药水打发走了,该手术的没有做手术,病患碾转反复,耽搁病情。
面对中耳炎,患者一定要看到和重视它的危险,一定要到专业耳鼻喉科就诊。大部分慢性中耳炎患者仅靠滴耳药水和吃药是无法彻底治愈的,还需要及时配合必要的手术治疗方能除根。
:中耳炎这样诊断
儿童中耳炎,医院一般会给孩子做额镜检查、CT扫描检查来确诊。但是由于中耳炎的种类差异,因此,在进行中耳炎的诊断时,要根据不同症状判断中耳炎的疾病类型,例如分泌性中耳炎会出现耳闷、耳痛、耳鸣、耳部有闭塞感等,医生在进行中耳炎的诊断时,可以观察到光锥缩短,变形,锤骨柄向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露等。具体中耳炎如何诊断呢?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这是一种简单的中耳炎检查方法,将儿童的耳屏用手分别紧压,然后将手迅速放开耳屏,左右手分别进行试验,如果是患有中耳炎,患儿会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检查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文化宣传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