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常常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找上小宝宝。
许多家长似曾相识的场景:小婴儿感冒了,或者呛了一次奶之后不久,就出现反复抓挠耳朵、哭闹不休、高烧甚至出现耳朵流出脓液。也有大一点儿的孩子去游泳之后,告诉家长耳朵闷、嗡嗡响、听不清声音。医院,都告知为“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由于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继而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
哪些因素会引起儿童中耳炎?
如何知道孩子得了中耳炎?
根据儿童发病的时期,我们会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发病3周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3周~3个月;
*慢性期:发病3个月以上。
在中耳炎急性期发作时,如果是不会说话的孩子,会出现夜间疼痛、哭闹、抓耳朵这样的表现。这时候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孩子对声音不敏感,比如开电视的时候声音要放很大,或者在游戏、玩耍的时候,家长叫他他不理会,注意力也不集中。
如果是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可能告诉爸妈自己的耳朵发闷、发堵,有时候捏着鼻子鼓气或者咽水的时候会觉得舒服一些,一下子就听清了。
还有的孩子会告诉家长自己有耳鸣,耳朵里有气泡的声音或者嗡嗡响的声音。
但是如果孩子只是单侧中耳炎,有的孩子就不会描述,或者说无法准确描述。因此,还是需要家长们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因为,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转成慢性,时间长了以后,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
儿童中耳炎的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1%酚甘油滴耳剂:主要针对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症状。
◆3%双氧水清洗加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主要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流脓。
◆鼻腔局部用药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以及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等)或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滴鼻液和滴耳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滴鼻法:
滴前先清洁:使用滴鼻液前要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
滴时头后仰:滴鼻时头向后仰鼻孔朝上,滴管不要触及鼻部,将药液滴入鼻孔。
滴后等一等:滴后用手轻捏鼻翼,以防止药液外流和在鼻内迅速分布;滴完药后保持后仰姿势3-5分钟后缓慢坐起。
滴耳法:
(2)全身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应用敏感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效果不佳时可选用头孢地尼、头孢曲松等口服或静滴。切记要按医嘱按疗程用药,切忌随意停药,使病情反复。
感谢你的阅读,不想错过明天的精彩内容的话,就把济群药业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济群药业”,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