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幼儿的免疫力还不成熟,冬天是宝宝最容易生病的季节。想预防宝宝生病,首先要了解冬天宝宝易患疾病的类型,才能保护好宝宝,更好地让宝宝远离疾病,健健康康过冬。
幼儿腹泻
冬季腹泻一般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的,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致病的。轮状病毒在气温下降时滋生很快,小儿抵抗力弱,免疫系统不能很快适应天气突变,易受到病毒侵害。小儿常突然起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先呕吐,接着大便次数增多,如“蛋花汤”样,有时带有少量黏液。
整个病程大概3—8天,腹泻最伤小儿元气,即便病愈,经过—2个月的精细护理体重还恢复不到原先的水平。
措施
、注意喂养卫生:人工喂养则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2、按时添加辅食:宝宝4个月后,可以给宝宝逐渐添加一些辅食,如蛋黄、米汤等。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可以满足宝宝营养需要,增强宝宝体质。
3、预防脱水宝宝腹泻很容易脱水,可以给宝宝服用生理盐水,服用量为前4小时内服完20ml~40ml,之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4、合理用药由于秋冬季腹泻多由病毒引起,所以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做好脱水的预防和液体的补充,大多数宝宝可在几天内自愈。
小儿肺炎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约占小儿疾病的一半以上。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小儿肺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是威胁小儿健康甚至生命的主要疾病。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措施
、疫苗防护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化脓性链球菌肺炎,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因流感病毒而导致的肺炎,秋冬季节同时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肺炎效果更佳,可以更周全保护易感人群。
2、练习呼吸要让宝宝有意识地深呼吸,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肺炎。
3、经常洗手不仅宝宝要经常洗手,接触宝宝的人也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清鼻涕、上厕所、换宝宝尿布等活动之后,以及做饭和吃饭前。
中耳炎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
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措施
.母乳喂养。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有害菌的侵染,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普通牛奶则没有。
2.正确喂奶。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呛咳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宝宝来喂乳,不要太多太急。
3.少擤鼻涕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4..随时看护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冬季流脑高发期,家长要提高警惕。流脑是由呼吸道传染,只要休息好,抵抗力强,一般不会发展成脑膜炎。流脑通常来势凶猛,而且病死率高,危害性非常大。流脑起病急骤凶险,若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内危及宝宝生命。流脑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不超过一周。流脑病毒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小宝宝,6个月至2岁的宝宝因为宝宝自身抵抗力差最容易感染。
措施
.避免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要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流脑。预防流脑的最佳方法是注射疫苗。
2.在流行病高发期,妈妈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菌含量。
3.患儿饮食需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流汁或半流汁饮食。高热患儿应多饮开水,昏迷患儿需加床挡,注意保护患儿安全。
4.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声刺激,以防诱发惊。
伤风感冒
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大多数宝宝是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尽管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对宝宝的危害也较轻,但仍不能忽视日常预防与护理。
措施
、增强抵抗力:平时要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适应冷空气刺激。
2、加强营养:多吃水果与新鲜蔬菜,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尤其要控制冷饮。
3、通风换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5分钟,通风时将宝宝抱到避风处,避免吹着宝宝。从多方位加强宝宝的抵抗力,以更好地预防伤风感冒。
(来源于宝妈传奇,仅供参考)
儿科健康交流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etzey/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