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宝宝平时喝奶的时候一直是仰卧着的,有一次宝宝喝奶的时候不小心呛到了,后来宝宝半夜经常哭闹,姐姐发现宝宝的耳朵里面有一些红肿,还有分泌物,就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是因为奶汁经咽鼓管呛入了中耳引起了中耳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孩子的耳朵有了好转。
根据调查显示62%的宝宝在1岁内都患过急性中耳炎,3岁以内的比例更是高达83%。如此高发的中耳炎,其实就是中耳范围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耽误病情会因为鼓膜穿孔导致耳朵反复流脓、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宝爸、宝妈们最关心的问题来咯:
感冒会容易引起中耳炎吗?
会!
因为咽部和鼻部出现炎症,然后向耳部蔓延,造成感染。
二手烟会导致中耳炎吗?
会!
长期吸入二手烟会加速硬化血管,造成血液粘稠,阻塞供血,影响听力。症状常表现为慢性中耳炎。
喂奶姿势不当会导致中耳炎吗?
会!
由于幼儿的各部分发育都不完全,尤其咽喉和耳部通道较短、平直,如果喂奶的姿势是仰卧状,则奶水容易流入中耳,造成炎症。
洗澡、洗漱会导致宝宝中耳炎吗?
一般不会!
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所以婴儿洗澡时耳孔不慎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游泳也是一样的。
注意:经常掏耳朵,是一个误区,并且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如损伤耳膜、引起耳道瘤。其实挖耳屎的频率太高,宝宝更容易长耳屎。所以不要太频繁。
高分贝会导致中耳炎吗?
会!
长期处于高分贝坏境的孩子很容易患慢性中耳炎。如使用耳机、大型音响等。
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建议就医确诊: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
宝宝躁动不安、爱哭、夜里总是睡不好觉,摇头。
如果宝宝不断地摸、挠、揪耳朵,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就要注意了。
中耳炎的类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1、耳痛: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寐,烦躁。婴幼儿则哭闹不休。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行鼓膜切开术后,脓液向外宣泄,疼痛顿减。
2、耳鸣及听力减退:患耳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的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神经性聋。
3、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黏液脓性乃至脓性。如分泌物量甚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亦源于鼓窦、乳突。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1、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
2、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婴儿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慢性中耳炎症状:
反复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急性中耳炎症状:
1、突然发生的耳部疼痛,常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多数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
3、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儿童可伴高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何预防
1.耳朵进水后一定用棉棒吸干净,不可放任不管。
2.避免用不洁净的挖耳勺或其他物品挖耳朵。
3.挖耳朵时下手不能过重,最好不要让小孩子自己挖耳朵,容易掌握不好力度,应该让孩子侧躺在腿上,由父母操作。
4.婴幼儿喝奶时头的位置不可放置过低,避免奶呛入耳道。
5.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长时间频繁地感冒易引起鼻炎,而长期鼻炎又是中耳炎的诱因。
6.不给孩子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让孩子吸二手烟。
7.避免高分贝嘈杂的声音。
当然,患上中耳医院进行治疗,遵医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告别白癜风共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etzey/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