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麻麻酥酥的,要多舒服有多舒服。然而掏耳朵方法不对后果很严重,一个看似普通的掏耳朵习惯居然能引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刊载一病例,一名31岁英国男性,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把一点棉絮落在耳道内,引起感染,逐渐蔓延至大脑而引发癫痫。主治医生说,患者出现坏死性外耳道炎,癫痫发作可能是由感染产生的毒性或者对大脑的压力引起。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脑部CT,随后做手术取出了棉絮。幸运的是,患者在住院治疗一周,接受抗生素治疗两个月后,听力和大脑组织没有留下后遗症。
耳屎是什么?
那些或黄或白的“脏”东西叫耳屎,也叫耳垢,医学名称叫“耵聍”。耳屎名字叫“屎”,但并不是“垃圾”,相反,它们能帮助保持耳孔的清洁。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还可以抵挡外界的尘埃和细菌,让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在耳朵的生态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掏怡情,大掏伤身,三大误区要注意!
一、耳朵越掏越干净吗?
不会!耳屎会越掏越多!外耳道里的皮肤上有种腺体叫耵聍腺,负责分泌耵聍,经常掏耳朵对耵聍腺是一种刺激,反而会分泌出更多耳屎。
二、耳垢会不会越来越多?
不会!耳垢会自己排出来!人类的外耳道皮肤借由我们平时的咀嚼、张口等动作,能自动将耳垢向外移行,以薄片形式排出,根本不需要我们主动拿工具去掏。
三、为什么掏耳朵会导致颅内感染?
由于双耳与脑组织距离很近,所以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等炎症容易向上蔓延,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倘若颅内感染损伤了颅神经元细胞,导致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就可能诱发癫痫症状。
虽然不建议大家掏耳朵,但是对于实在管不住手的掏耳“忠粉”,提醒4点注意事项
1.别用指甲、发卡等坚硬锐利的玩意儿掏耳朵。实在戒不掉,建议选用幼儿专用的双头棉签,这种棉签体积小、棉花紧实、不易折断。
2.掏耳朵的工具要专人专用,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3.掏耳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周边环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
4.如果出现耳内出血,尽快找耳科医生检查,不要随意向耳内滴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etzey/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