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中医眼里常见的病因有风、寒、湿、热、暑、燥,容易兼积滞、痰热、惊,中医运用方药、针灸、小儿推拿、薰药、药浴等方法治疗小儿感冒效果显著,具有绝对优势。但小儿感冒也不乏危重症,需要医生和家长足够重视,如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就是所谓的“感冒”。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但90%以上是病毒感染,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微生物会损害患儿的免疫力,有可能打破机体免疫屏障,引发严重的病理反应。
我希望患儿家属需要注意的有:
一,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90%以上),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现在许多患儿在感冒后首诊未选择中医,而现代医学对于病毒性感冒是无特效药可用的,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实远没有中医药效果好;如选用了抗菌药则更是违背了主要治疗原则。
二,正确看待体温。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我门诊常常建议家属不要采取冰敷及滥用美林,冰敷会伤阳气及让邪气不能透达,美林等药物发汗力量过强违反了中医取微汗的原则,正如张仲景所说“病必不除”。另外药理学知识:退热药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可能引起胃出血;损害肝肾;严重过敏反应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死亡。
三,饮水问题。中医比较注重人体的水液代谢,对于感冒不是简单的建议患者多饮水。应辨证的看:如感冒中因火热煎熬津液,风邪消烁津液,燥伤津液,患儿会出现口渴,此时可适当饮水,尤其是风热感冒,有时候患儿会唇焦口燥,可大量饮水。但寒邪不易伤津液,此时不适合让患儿饮水太多,怕水停二成“饮”邪,表现为咳痰清稀量多;湿阻津液也会出现口渴(但不想喝水,这种感觉大家应该有过),但此时不宜多喝水,应除湿,否则强迫饮水太多会加重水湿,会延长病程。比如导致反复数月至数年的咳嗽、发热等。
四,咳嗽问题。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异物吸入或浸润发炎的刺激,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出,因此会猛烈咳嗽,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不应盲目因此止咳,而应该先找到咳嗽的诱因,并祛除之,再行止咳。市面上有许多强力止咳药,运用的并不合理,如某些糖浆,因含糖量多,助湿恋邪,会加重及引起长期咳嗽咳痰。
五,丙种球蛋白。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更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中医认为易感冒和体质差有关,药物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另外冬天的三九贴及夏天的三伏贴对小儿感冒可以起到防治作用。
六,注意保暖及避风,冬春尤其要注意。小儿好动,常常在嬉闹中汗出,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避免“汗出当风”,因为出汗后毛孔大开,很容易感受风寒而感冒。感冒后抵抗力下降,户外活动要口罩,保持呼吸温暖且通畅。另外,“寒从脚下起”。足部离心较远,较之其他部位供血相对要少;保暖功能相对要差,容易受寒着凉。中医日: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若侵犯卫表,就会阻遏卫外阳气,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冬春要正确选用保暖性的鞋袜,如布底绒里棉鞋和毛巾袜,既暖和又舒适,是孩子们的最佳用品,还要注意保持鞋袜的干燥,因小儿脚容易出汗。最后,养成泡脚的好习惯。除保暖外,还要注意穿衣太多,人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正常需要产热及散热的平衡。穿衣太多,不利于散热,会导致体温升高,有不少患儿捂热致死的案例。
七,进食。感冒期间,食欲下降,不要强迫患儿进食,因小儿脾胃娇嫩,感冒时脾胃功能进一步下降,若强迫进食会引起食积,而延长病程。整个感冒期间及愈合3-5天,我都会嘱咐患者进食清淡食物,避免生痰生湿助热而“食复”。还需说明的是,现在生活条件好,小孩子进食大量香燥类的零食及大鱼大肉、生冷甜腻,体内痰湿热重,导致感冒病机不单纯,加重治疗困难,所以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带小孩参加体育运动。
八,小儿外感变化迅速。小儿体质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天性好动而“风”气胜,为病传变迅速,家长切莫麻痹大意,病程中有变化要及时告诉医师。作为医师,服药的反应我会预先告知,比如服药后湿去热出而体温升高,痰湿减而咳嗽转频但咳声畅,这是病情向好,家长不要惊慌。
九,配合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善治者治皮毛”,中医治疗感冒,要求在初起的阶段就截断病势,务求不使病邪深入。但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容易留下后遗症,如久咳不愈成哮喘;另外,最近我治疗了许多例成人感冒后引起中耳炎,后查文献知道了:小儿感冒,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感冒后期,鼻涕变为脓性分泌物.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由于小儿咽鼓管比成人短,咽口位置低,鼻咽部分泌物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发炎。
吴斌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