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宝宝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而这些疾病容易出现并发症——中耳炎。小儿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治疗,最终会影响宝宝各方面的发育。
丨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范围内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
注:中耳包括鼓室、乳突、耳咽管和鼓膜。
丨中耳炎高发人群:
中耳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之外最常见的疾病。中耳炎在新生儿期(28天)之后逐渐增加。
*有文献报告数据显示:3个月以内的儿童至少发作一次中耳炎,到12月龄时近2/3的儿童至少发作一次急性中耳炎,到3岁时,46%的儿童发作3次以上急性中耳炎。儿童急性中耳炎发作第一高峰是6~11月龄之间,第二高峰在4~5岁之间。
······
丨诱发儿童中耳炎的病因:
01
小儿咽鼓管
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成水平位。病原体或是分泌物能够轻易的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02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出现感冒、鼻炎、咽炎、流感等呼吸道及咽炎部位的疾病时,分泌物增多。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03
擤鼻涕不当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04
喂养姿势不当
比如让宝宝平躺着喝水、喝奶,奶水就有可能从鼻咽部位流入中耳,从而导致中耳炎。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部抬高一些,并随时擦掉流出来的奶水。
05
外耳蔓延
给宝宝掏耳朵时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都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引发炎症。
06
败血症
一少部分的中耳炎患者是由于败血症引起的,常见的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
07
不洁的环境
如吸烟、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儿童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特别提醒:香烟不仅会引起中耳炎,同时会加重中耳炎的病情,情况严重的会使中耳炎患者造成永久性耳聋。同时,香烟中的一种强致癌物NNK会引起中中耳炎的恶性病变,严重影响脉冲神经,引起长期头部疼痛及经常头晕,并会引起半身瘫痪。因此,家庭中有婴幼儿及中耳炎患者的,应不吸香烟,尽量不接触二手烟环境。
08
免疫力下降
由于疲劳、睡眠不够、或是能量消耗过大而没有得到补充的,引起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从而引发中耳炎。
09
治疗中断
急性中耳炎在前期治疗时,症状大有好转甚至消失,很多人误以为是病情结束,实则不然。如果在这时中断了治疗,没有根治,那么就很有可能从急性中耳炎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
丨小儿中耳炎包括三种: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
非化脓性中耳炎
又叫做渗出性中耳炎,或者是卡他性中耳炎。病因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引起,常见于幼儿。
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自声过响(比如吞咽时出现耳内作响等情况)、有轻度耳疼痛。
*这种类型的中耳炎是小儿致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二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在感冒、或是急性传染病期间。尤其是免疫力差、体质弱、有贫血、糖尿病等病症的小儿,最易感染。
表现为:耳部疼痛、流脓、患儿会出现高热惊厥、呕吐、腹泻,严重时会有脑膜刺激症状。
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时还有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具体分为三种:单纯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
表现为:局部破坏严重,反复发作,持续流脓,听力下降。
······
丨如何预防中耳炎?
1、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病菌感染能力;
2、防止呼吸道感染,可以有效预防中耳炎;
3、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干燥;
4、鼻咽部的疾病要及时的治疗,保持鼻咽部的清洁;
5、婴幼儿要避免出现呛咳的情况;
6、避免外耳受伤。
在宝宝患了中耳炎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及时治疗,不要让小病拖成大病。
丨图文源:孕婴帮
部分来源于网络
菲比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