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是否有鼻堵、睡觉打呼噜、张嘴呼吸、反反复复嗓子疼、呼吸音粗等症状,您是否发现,您的孩子把电视的声音越调越大,且注意力不集中,对正常言语交谈反应差?您的孩子,可能患上了耳鼻喉方面的疾病了。
什么是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
根据扁桃体所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
(1)腭扁桃体,简称扁桃体,咽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扁桃体,在新生儿时期多隐藏于咽部的腭弓之间,腺窝及血管均不发达,到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长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10岁以后时又逐渐退化。
(2)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即存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到了成年期腺样体多已消失,所以腺样体肥大多见儿童。儿童打鼾往往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影响鼻咽部通气造成,这种小儿即使在白天非睡眠情况下也有鼻堵,张口呼吸的现象。
(3)中耳腔好比一个房间,房间的“下水道”开口于鼻咽部,称为“咽鼓管”。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的发育不完善,既短又直,管腔较宽,因此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特别是鼻咽部感染,很容易使致病菌沿咽鼓管侵入耳部,引发中耳炎。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及危害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可导致的临床症状有:鼻堵、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引起睡眠憋气(即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如果睡眠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会引起缺氧,心率及血压等的变化,长期如此可引起儿童夜间遗尿、梦游,白天记忆力减退,多动、易激怒、性格异常、学习成绩下降,颌面骨发育畸形以及发育迟缓等症状。
一项研究客观评价了睡眠呼吸障碍对智力的影响,筛选成绩为后10%的一年级学生,发现18%的学生有睡眠呼吸障碍,经过扁桃体及增殖体切除术后,成绩明显提高,而未治疗的学生成绩无变化。并且它的发病率较高,约在3%左右,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准确、早期地诊断和治疗腺扁肥大引起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还易于引起支气管炎、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听力下降)、鼻窦炎等。且小儿鼾症,因长期缺氧可导致患儿面容发育改变,导致腺样体面容,即: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也可以成为“痴呆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鼻炎等引起,多为病毒感染,小儿会感到耳朵内闷胀、耳鸣、听力减退等,会有轻度耳痛,不剧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小孩感到耳朵深处极度疼痛,伴有高烧、呕吐、腹泻。炎症持续2-3天后,有脓液在内积聚,当鼓膜破溃后,脓液就会流出耳外,这时耳痛才稍有缓解。
如果您的孩子存在上述疾病怎么办?
保持鼻腔及耳咽管咽口通畅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病因治疗,改善通气及清除中耳积液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很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是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以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药物可给予抗生素、激素、粘液稀释促排剂、收缩鼻腔的鼻喷雾剂,同时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年长能配合患儿必要时可行咽鼓管吹张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迁延不愈时间大于3个月,或者反复发作者,可以考虑做鼓膜切开及置管手术,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12个月,大部分患儿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在这期间,特别注意耳朵不能进水,如果导致耳内感染,则发生鼓膜切口不愈合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果腺样体肥大,则需同时将其切除。
针对较为严重的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孩子来说,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段,在肥大的腺样体上进行消融,使肥大的腺样体缩小。低温技术,局部反应小,基本无痛苦,出血量极少甚至不出血,操作时间短,孩子痛苦小。
暑期将至,如果您的孩子或者您熟悉的孩子存在上述问题。欢迎您前来我院耳鼻喉科咨询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