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简单,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
Lifeissimple,youmakechoicesandyoudontlookback.
——《黑镜》一说到掏耳朵,享受那个过程的人很多,那感觉想想就很“酸爽”。
但医院的耳鼻喉科,常常有病患因为耳痒、耳痛、耳闷来就诊,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过度或不当掏耳屎导致。
耳朵不是你想掏,想掏就能掏的!让我们一起来解锁掏耳朵的正确姿势。
1
耳屎为何物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
耳屎分两类,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后者俗称「油耳」。
「油耳」和遗传有关,不是一种病。我们黄种人干耳比湿耳多,白种人和黑人则反之。
耳屎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还有3个大用处:
①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②避免砂砾、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进入耳道的砂砾,挡住水滴;
③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其实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动作也会促进耳屎的外排。
日常生活,确实会出现耳朵痒让人忍不住想掏的情况,常见的原因有:外耳道进水后潮湿、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皮肤螨虫感染、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
针对不同情况的耳朵痒,处理办法也不同。
如果除了耳朵痒之外没有其他不适,可以试试轻触耳朵周围的皮肤,能够暂时缓解瘙痒,也可以用蘸了硼酸滴耳液的棉签轻轻涂抹外耳道。
若出现以下情况,医院就诊,排查一些耳朵局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耳痒:
①耳痒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
②耳朵突然出现堵塞感(有时耵聍产生和排出失调,耵聍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
③出现听力下降;
④耳朵流水、流脓和流血;
⑤掏耳朵后,出现剧烈疼痛。
2
掏耳朵的正确姿势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掏耳朵很正常,但随便掏耳朵会有哪些危害呢?
1、造成外耳道、鼓膜损伤
不少人喜欢使用一些坚硬的物体掏耳朵,如金属挖耳勺、火柴棍、棉签头等。
实际上,这些坚硬的物体很容易损伤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轻者造成耳朵疼痛、流血,重者可导致外耳道、中耳感染,耳朵流脓,听力下降。
2、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
反复掏耳若损伤了外耳道或鼓膜,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耳朵疼痛,耳朵流脓流液,听力下降等。
3、发生外耳道真菌感染
反复掏耳朵,或用不干净的东西掏耳朵,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真菌感染。这样一来,不仅会耳痒、耳闷,而且耳垢反而会明显增多,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建议你如果耳部没有感到不适,尽量不要去掏耳朵。
既然掏耳朵有如此多的坏处,那是不是永远都不用掏耳朵呢?
以下情况是需要掏耳朵的,但应该由专业医生来完成,尽量不要自行掏耳,或者到非专业的机构采耳。
1、耵聍栓塞
前面我们提到了耵聍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它分泌旺盛,或外耳道狭窄、畸形,或外耳道有炎症等,不容易自行排出,堵在外耳道内就形成了耵聍栓塞。
当耵聍栓塞引起了耳闷、听力下降、耳鸣、耳朵疼痛等不适,就需要及时取出栓塞的耳屎。
2、外耳道异物
耳朵里飞进了小昆虫,或者自己掏耳朵时不小心把棉花、火柴棍遗留在了耳朵里,就形成了外耳道异物,这种情况也是需要掏耳朵来及时取出异物的。
3、真菌性外耳道炎耳垢堆积
一部分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人,会有耳垢异常增多的情况。
几天不清理耳朵,就有很多耳垢堆积,引起耳朵闷堵、耳痒,甚至疼痛、听力下降等不适。
所以需要定期清理耳垢,这样做也有助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
此外,外耳道胆脂瘤、慢性中耳炎手术后等情况,医院清理耳朵,千万不要随便找人采耳。
最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