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类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临床症状为:耳痛、耳流脓。听力减退、耳鸣、耳聋等;全身症状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
非化脓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发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
2、耳痛,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全身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使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予补液等支持疗法。
3、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4、局部用药时间:如果脓液比较多,并且粘稠不易引流,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再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后再滴药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滴耳法知识: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过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药物治疗分类
局部用药:洛美沙星滴耳液、康复新液、硼酸冰片滴耳液、双氧水
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片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片,清热散结片、龙胆泻肝丸,吉诺通胶囊(排脓作用)
联合用药方案举例
脓液不多时
联合用药:阿莫西林胶囊+蒲地蓝消炎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疗程:10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多而稠厚时
联合用药:阿莫西林胶囊+吉诺通胶囊+康复新液+双氧水
中药调理与日常护理
中医保健方
银菊茶
银花10克,菊花10克。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适合: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
日常护理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暴力擤鼻、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文中部分药物属于处方药物,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长按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jxzey/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