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表现为耳痛、耳鸣、耳内有闭塞感或闷胀感、听力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传统治疗方法是实施鼓膜置管术,即:将鼓膜切开,放入一根硅胶管,使中耳积液排出。该方法需要病人住院治疗,术后根据病情,引流管会放置3-6个月,最长可达1年,且易复发。
江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杜晓东博士、主任医师引进国内最新的微创介入技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仅疗效好,而且“即开即走”,免除了患者住院的麻烦。
博士说据杜博士介绍,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腔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中耳和外界气压平衡、清洁、防御等功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就是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咽鼓管,维持鼓室压力与外界平衡,使中耳积液迅速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新技术无创、无痛,不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且疗效立竿见影。
一名中耳炎患者在门诊预约后,杜博士为其成功实施了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局麻下,医生通过专用器械,经天然通道——鼻腔,将一根特制的球囊导管放入咽鼓管内,扩张球囊,维持10分钟后,收缩球囊并取出,手术完成。术中,患者耳闷、耳鸣等症状立刻得到缓解。
该新技术不仅为普通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带去福音,对因鼻咽癌放疗后导致的中耳炎也同样适用。
End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dys/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