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怎样快速自诊分泌性中耳炎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作者:段清川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就医院
耳鼻喉科
医学博士
从业时间10年
全国中医慢病防治委员会专家委员
医院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
睡眠呼吸暂停专家顾问
中国医药导报编委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科学杂志编委
深入研究的“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医院技术创新奖三等奖
全国听力障碍与耳病调查专家技术组成员
参与多项国自然科学基金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参与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工作具有熟练的国际交流能力
最近门诊连续有好几个家长带孩子来查听力,觉得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开的声音很大,呼唤孩子的时候也总是爱答不理的,孩子也没有发烧感冒,经过检查后发现很多孩子都患了“分泌性中耳炎”,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呢?分泌性中耳炎又有哪些表现?应该怎样治疗?
如何快速自诊分泌性中耳炎
成人
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或闭塞感;
诱因: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乘飞机;登山。
儿童
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
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即使患儿没有主诉听力下降,家人则发现患儿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
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应警惕在发作间歇期可能持续的分泌性中耳炎;
学习成绩差;
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
言语语言发育迟缓;
诱因: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并且有以上诱因,医院进行检查。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正常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负责声音的收集。
中耳负责声音的传导。
而内耳则负责声音的感知及传送至大脑。
在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听力的下降。
中耳是一个含气体的腔,声音通过鼓膜及听小骨的振动来传导,气体的振动阻力非常的小,声音也会传导的很清晰,但是如果里充满了液体,鼓膜及听小骨的振动就会减弱,声音也就随之减小了。
正常状态下中耳依靠咽鼓管通过鼻腔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但是如果鼻炎、感冒或者小儿腺样体肥大时就会造成咽鼓管的阻塞,中耳腔被密闭,就会产生“积水”,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从而影响听力。
分泌性中耳炎都有哪些表现
就像开题时提到的,分泌性中耳炎最重要的表现是听力下降,孩子有时很难准确描述自己的感觉,所以通常会表现为看电视声音很大,对人爱答不理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就需要注意了,医院进行检查。当然对于大一点的儿童或者成人,除了听力下降的不适以外,还应当注意有无耳闷得症状,特别是有没有洗完澡耳朵进水一样的感觉。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在3个月以内积液就会随着鼻炎的控制、感冒的痊愈而自行消失,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3个月的时间仍然没有康复,这时候就不能再等了,因为如果时间过长,孩子持续的无法准确的与外界交流,就会造成学习的退步,甚至性格上的孤僻。
敲黑板:观察3个月,能自行康复最好,不能自行康复一定及时治疗!
治疗这就要讲究标本兼治,所谓治标,就是把产生的积液清除,可以通过鼓膜穿刺或者鼓膜置管的方法来解决耳闷、改善听力,这是一个需要很高精确度的操作,因为儿童无法配合,所以通常采取全麻的方式来进行。
而治本,就需要接触咽鼓管阻塞的因素,譬如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对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而对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手术切除。
对于个别顽固的分泌性中耳炎,如果通过以上的治疗措施均无效,可以尝试进行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将狭窄的咽鼓管进行扩张,从而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
?END?
小麦育儿园
儿科医生工作笔记
因为有你所以努力
段清川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