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拉开六月的帷幕,在美丽的合肥迎来了年全国耳科年会。此次年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联合主办,中国科学医院、安徽医院、安徽医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见证耳科学的全面发展。
6月8日一早大会晨教项目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开始了,此场晨教项目主题为中耳炎手术,医院高志强教授、医院韩东一教授和上海交大医医院吴皓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国的耳鼻喉科医生带来自己的经验与前沿分享。早晨7点的会场,座无虚席。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院长吴皓教授介绍了显微镜与耳内镜下耳科手术的异同点及各型鼓室成形术的技术要点,耳内镜是技术革新,不是技术革命,扩大了耳科医生的视野,耳内镜的迅猛发展为耳外科微创理念演绎完美。
晨教项目结束后,全国耳科年会正式开幕。
大会开幕式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杂志总编、医院高志强教授,中国科学医院刘同柱党委书记和安徽省医学会柴培钰副秘书长分别致辞,对耳科学的蓬勃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随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
中国科学院王正敏院士作耳外科重要争论解析的精彩报告,王院士对耳科学者寄予厚望,耳科学也不负众望的始终立于学术创新的前沿,走在学科发展的潮头。中国工程院韩德民院士作国家防聋治聋考量的精彩报告,在韩院士带领下建立了国家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在健康中国战略导向下,面向基层,解决就医的瓶颈问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主任委员高志强教授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体系,为年轻耳科医生的颅底外科学习之路引领起航。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院长吴皓教授介绍了侧颅底外科听觉保护与重建,结合特殊病例,向全国同道介绍了上海九院在侧颅底外科在听觉保护方面的丰富经验。
来自医院的韩东一教授针对人工耳蜗精准微创植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展开发言。韩教授详细讲解了精准人工耳蜗植入的三个方面,包括主精准干预、精准植入以及精准康复。医院院长的王海波教授在在疑难眩晕病的规范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本次发言他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眩晕外科手术方法——半规管阻塞术。医院杨仕明教授就内镜下耳及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做专题报告。
上午的大会专题报告在参会代表的阵阵掌声中结束,之后的会议将份四个分会场齐头并进,又将带来哪些精彩报告呢?敬请期待。
6月7日会前会上海九院精彩瞬间6月7日,大会首日进行的是耳内镜专题大会发言、圆桌讨论及手术解剖演示。
在本场大会发言中,上海九院汪照炎教授发表了《干湿耳状态下鼓膜成形术效果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他对传统湿耳状态下不宜行鼓膜成行术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比较了耳内镜下干湿耳Ⅰ期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认为选择湿耳状态也可以通过耳内镜手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上海九院姚俊吉医生汇报了《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的疗效分析》。她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提出耳内镜技术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的治疗,可以更好的显示责任血管,提高检出率,并有助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保护。
在“耳内镜技术特点”的圆桌讨论中,汪照炎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全国各地共计12位专家参与了此次讨论。首先汪照炎教授介绍了耳内镜具有高分辨率、广视角、可多角度观察及抵近观察等优势,结合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般情况下使用耳内镜的类型有哪些?”、“胆脂瘤手术耳内镜选择何种模式何种光源?”、“耳内镜手术选用何种姿势”等9个问题。
会场气氛热烈,现场代表参与感强烈,积极互动,展现了大家热情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耳内镜的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会议晚间,举行了耳内镜手术解剖演示。上海九院汪照炎教授第三位上台,在耳内镜下为大家呈现内听道、面神经的全程解剖。汪教授解剖过程中采用了一般解剖中不常用的方法——反过来打开内听道底,两面包抄,寻找面神经。最终解剖出来漂亮的面神经让人眼前一亮,惹得现场的听众们连连称赞。
为了让在深夜还奋力学习的各位同仁能够清晰地看到解剖整个过程,汪教授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使用电钻,借助刮匙全靠手力,解剖结束,脱下手术服,汗水沾满衣襟,让人心生赞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