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多见。
临床表现:
1、流脓:鼓膜穿孔后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浓性样,后逐渐转为脓性分泌物。2、耳痛:早期病人深感耳部锐痛,或搏动性跳痛,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
3、耳鸣及听力减退:患者可有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
4、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性、血性,以后变为粘液脓性。5、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畏寒、纳差、乏力等症状。
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擤鼻及哺乳的卫生知识。
2、积极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避免游泳、跳水等水上活动,以免细菌进入耳内。4、避免感冒,防止再次复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临床表现:
1、耳部流脓: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
2、听力下降: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听骨链的连续、迷路破坏与否有关。
3、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部分患者的耳鸣与鼓膜穿孔有关,再将穿孔贴补后耳鸣消失。
4、眩晕:一般慢性中耳炎患者较少出现眩晕症状,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出现迷路破坏时,患者可出现剧烈眩晕。
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常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术后指导
1)术耳出血及敷料包扎情况。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保持敷料清洁,一般24~48h后更换耳外部敷料,术后8d拆除缝线。
2)术后密切观察有无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迷路炎症状,有无头痛、意识障碍、昏迷等颅内并发症,有无面瘫出现,同时鉴别是内耳刺激症状(有眩晕、恶心、呕吐),还是麻醉副作用(只有恶心、呕吐)。如术后患者立即出现面瘫时,可能为手术损伤面神经或麻醉药暂时阻滞,应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护理措施
①.遵医嘱按时静滴抗生素2/日,通常应用7-10d,以预防或控制感染。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溢脓、耳内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敏感抗生素。
②.做鼓室成形术者术后注意保暖,禁止擤鼻,打喷嚏,必要时张口呼吸,以免气流把未长好的传音结构吹脱,使手术失败。术后1周可给1%麻黄素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术,防止鼓室粘连。吹张过程用力要轻。
③洗头、洗澡时,耳道用干棉球堵住,以免水进入耳内。
护理评价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按照护理程序给予了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治愈出院。
健康宣教
耳内的填塞物明胶海绵,于1个月内自行溶解后流出,请用干净的棉球轻轻试出,切勿洗耳或填塞外耳道。耳部手术后不要站在风口处、噪音环境下,半年内勿捏鼻作吞咽动作、游泳、乘坐飞机或其他容易改变负压的交通工具,以免造成手术失败、听力下降或面神经损伤。术后1月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避免接触巨大声响。如因工作原因不可避时,加强保护,如戴护耳器、防声耳塞等,有爆炸响声时应张口或用手指塞紧耳道。常用耳机收听者,最好不用耳机或收听时间不宜过长。健康宣教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除。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坚持锻炼,增强体质防感冒。复查时间及指征
出院指导:
出院后1月复诊,耳痛、耳内有分泌物时,立即就诊。
1、治疗鼻腔,鼻窦与咽部疾病。
2、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勿擤鼻,勿飞行,勿游泳,停止做鼻腔冲洗和咽鼓管吹张治疗。
3、积极开展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乳汁过多时应适当控制其流出速度。
4、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
5、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
6、勿挖耳朵,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治疗要彻底穿孔,有要鼓膜的病人不宜游泳,洗头时或洗澡也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积极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普查工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从而降底慢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分泌性中耳炎
定义:以中耳积液耳机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二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之前有明显的耳痛发热等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医院就诊的话,多数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是家长要注意,患儿的耳痛症状消失,不等于疾病痊愈,要确认分泌性中耳炎没有形成或者痊愈,才能停止就医。一些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起病症状不明显,等到家长发现小儿反应迟钝,听力不好时往往病程已经很长,有时是在学校常规体检后才被发现。长期中耳积液,由于积液中含有对内耳损伤的物质,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而感音神经性聋不易治疗。如果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可能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患耳严重传导性聋,严重者甚至发展为中耳胆脂瘤。
临床表现:
耳内闷胀或堵塞,听力下降或耳鸣,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于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患者有鼻塞流涕,应使用麻黄素等滴鼻液,改善鼻腔通气。但如果患者没有这些症状,则不要使用麻黄素类药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口服抗菌素和解热镇痛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炎症。口服化痰药物,改善鼻腔和中耳分泌物的分解和引流。如果患者有鼻息肉或鼻窦炎,要及早治好。
2、做咽鼓管吹张,简单的做法是吸气后,抿嘴捏鼻鼓气,让空气进入耳朵。医院有咽鼓管波氏球或导管吹张。
3、鼓膜穿刺,鼓膜穿刺可以抽出中耳的积液,也可以注入空气,迅速改善中耳的压力状态,而穿刺点一般会迅速愈合。可以多次穿刺。第四、如果鼓膜穿刺无效,可以放置鼓膜通气管。如果患儿有腺样体肥大,可以一并切除。鼓膜通气管可以放置数月,对于儿童,可以放置到很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年龄,或者7-8岁。对于成人,可咨询医生,根据个人情况作出决定。通气管如果自行脱出而病情未愈,可以再次植入,在带管期间,要注意耳道内不能进水,否则会引起中耳感染。
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早期口服抗菌素7-10天,并服用治疗上呼吸道炎症和化痰药物,重复捏鼻鼓气,或咽鼓管吹张,多做吞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防止感冒和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持鼻腔通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家长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发现。对于成人单侧分泌性中耳炎,要警惕鼻咽部病变。咽动作,观察3个月,90%患者能够痊愈,10%患者可以考虑放置鼓膜通气管,一般情况下,儿童需要住院全身麻醉放置。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吹张或者鼓膜穿刺数次无效后,即可考虑放置鼓膜通气管,一般门诊局麻可以完成。
出院指导:
1、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患时禁止游泳、潜水,保护外耳道。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口水等流入耳朵里。
2、对婴儿要采用正确的
哺乳姿势,即授乳时将婴儿取头高授乳,切记横位授。如患感冒、伤风、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要积极治疗。
3、平时擤鼻涕时不要用力。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4、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5、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收到压迫。保持外耳道干净。
6、注意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
7、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不宜温度过高。
先天性耳前瘘管
定义: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为第一、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裂封闭不全所致。
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粘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
临床表现:
1、平时无症状,偶有局部发痒,挤压时可有少许粘液,皮质样物,有微臭。2、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溢脓,重者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以破溃成多个镂孔。
出院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
2、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有异常红、肿、痛等应及时就诊。
3、一周后拆线,拆线后3天方可洗头,如有伤口感染者则继续换药。
突发性耳聋
定义: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治疗: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2.溶栓和抗凝药物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神经营养类药物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4.高压氧治疗由于毛细血管细胞水肿,耳蜗血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耳蜗内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经过临床观察,高压氧治疗结合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5.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疗效分级标准:①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预后七: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临床表现:
1、突发性聋听力减退,双耳患病者占4-17%,左右两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突然发现听力减退、耳鸣,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眩晕和平衡障碍。
3、耳聋可以在瞬间显现,也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发展达到中度、重度或全聋的程度。
出院指导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定义:耳廓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供血障碍而逐渐坏死。
临床表现:
1、耳廓有灼热感,呈渐进性持续性耳痛,由于耳痛剧烈,病人多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2、检查可见耳廓红肿,触之坚实而缺乏弹性,触痛明显。
3、脓肿形成后耳廓表面呈暗红色或局限性淡黄色隆起,内有波动感。
出院指导:
1、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去除外耳道内存留的泥土、异物、血痂或耵聍屑等,并以消毒棉球置于外耳道口。
2、内耳切记冲洗或滴药,以免把外耳道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
3、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朵。
4、不要经常睡过硬的枕头。
5、不要经常无意地触摸耳朵。
6、患病后要避免对耳廓的各种刺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