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讲了慢性中耳炎里面的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另外一种慢性中耳炎-不流脓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名
词
解
释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解析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细菌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免疫反应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01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02
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主要是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03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04
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01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02
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03
听力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分泌性中耳炎的一般怎么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01
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或者鼓室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
02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03
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04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04
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01
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02
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03
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04
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05
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医院进行治疗。
帮
助
以上就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知识介绍,如果察觉到以上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及时治疗。医院耳鼻喉随时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