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 健康周刊
渭南日报记者惠晓翠 通讯员 周琳
很多人认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个小学科,干不出什么“大名堂”。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体医务人员眼中,医学专科没有大小之分,同样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以过硬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博大的爱心守护百姓健康。 6月4日早9时许,记者采访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郑建军,对科室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由弱到强的蝶变见到郑建军时,他刚查完房回到办公室,脸上带着些许倦意。但谈及科室,说起他最热爱的医学事业,他的眼神便立刻焕发出光彩。“我们科室绝不是简单地看看鼻炎、中耳炎,也接收很多急危重症患者,属于高危科室,作为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帮患者解除痛苦。”他坚定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有着30年从医经历的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专家,他做过的手术不下几千台,为近万名患者解除病痛,也见证了科室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蝶变。
年,医院将五官科正式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短短15年间,科室床位由不到10张增至30余张,迅速由名不见经传的小科室成长为陕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单位、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医护人员27人。 成长背后的秘诀是什么?郑建军告诉记者,自年担任科主任以来,“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这16个字是他对科室人员的要求。技术过硬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来支撑,因此,多年来,科室坚持每周举办一次主题大讲堂,由年轻医师轮流主讲,进行业务切磋。想方设法邀请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专家到科室进行指导,为科室成员“充电”。同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引进奥林巴斯电子喉镜1台,集鼻咽喉部检查、摄像、照片打印功能为一体,能够及早发现耳鼻咽喉的问题。新引进丹麦生产的声导抗、纯音测听仪、耳声发射、多频稳态(ASSR)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设备,有助于对各种耳聋的诊断,并进行早期干预,使医务人员“如虎添翼”。 此外,科室举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学术会议,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设,利用 “我常常对科室医生说,你对患者做的一个小小的手术决定,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所以一定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负担。”郑建军告诉记者,自从穿上白大褂,他就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或许正因如此,这个集体才获得患者及家属由衷的赞许。
年夏,家住临渭区故市镇的村民李国(化名)50多岁了,由于声音嘶哑、喘不上气,被家人急匆匆地送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室医生宋建涛为其进行检查后,初步判断为喉癌。随即,郑建军召集科室人员进行会诊。根据会诊结果,医务人员建议做全喉切除手术。手术经过5个小时顺利完成,住院26天,老人恢复良好,切口愈合无咽痛,呼吸顺畅,经口进食顺利,痊愈出院。 一个月后,李国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来到科室,把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大字的锦旗亲手送给医务人员。 如今,科室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各亚专业不断迅猛发展。在我市率先引进鼻内镜技术,开创渭南鼻科领域微创手术先河,年均完成鼻内镜手术余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在耳科领域,科室购置德国钼乐耳显微内镜,开展人工听骨植入以及各种类型的中耳炎、中耳癌、面神经减压等手术。在咽喉领域,率先开展电子喉镜检查以及等离子手术,保留喉功能水平的半喉切除术,喉癌、下咽癌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胸大肌皮瓣移植咽瘘修补术。在头颈领域,率先在渭南开展晚期甲状腺癌并全颈淋巴结清扫术,使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化。与此同时,甲状舌管囊肿,涎腺良、恶性肿瘤,口腔颌面及颈部多间隙感染诊疗技能等均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护理如何跟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呢?护士长李琳告诉记者,科室立足专业,不断创新,开展“无喉有声、心心相印、耳聪鼻通、唇齿相依”的“一科一品”专科特色服务,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专病专题教育及出院随访等形式,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定期组织举办健康知识大讲堂,普及疾病预防、合疗医保政策等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科室建立多形式护患沟通渠道,通过晨会面对面沟通、查房时床旁沟通、术前术后主动沟通、处理医嘱时沟通、科内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这些可敬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编辑:王小虎惠晓翠审核:王小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