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妈,去年参加孩子学校冬至庆典,发现很多小朋友咳嗽,通过与一些妈妈交流,发现有很多养育和保健调理误区,深有感触。
大家都有经验,秋冬变天降温的时候孩子生病比较多和频繁。西医多言病毒性感冒,于中医而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是自身的卫气不足以防卫了。那么孩子的正气是如何减弱的呢?在西方营养学当道的现代,最重要的误区可能还是饮食。一是水果、牛奶等物。受主流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饮食习惯是每天多吃水果,多喝牛奶,酸奶等,接送孩子都会用此类食品当点心。实际水果本是解渴之物,多寒凉,久食脾胃自伤。有人怕凉会加热了吃,这是个好办法,但加热并不能改变水果的属性。
二是主食。有些家庭听宣传认为主食是碳水化合物,多食无益。而对中医而言,五谷为养,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长这么大,其生气和能量是不言而喻的,岂是碳水化合物一句所能解释清楚的。其实孩子只要能吃好主食,其他的花样不需要太多。三是喝水。很多人被告知早起喝水,生病喝水。实际人如果不口渴是不需要喝水的,虽然人身体大部分是液体,但水是需要经过阳气运化才能成为身体津液的。不口渴硬喝下的水不但不会补充身体所需,反而会消耗身体的能量,或者说热能、火气。蒸汽机是需要火力推动的,人也一样。以上三种错误的饮食习惯积累起来会使脾胃变寒凉,脾胃寒凉了以后,消化的能力也就减弱了,很多小孩就会出现所谓的吃饭不太香,反而更喜欢吃寒凉东西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脾胃寒凉了以后就阻碍了上焦阳气的下降之路,隔热于上焦。孩子就会觉得燥渴,越发更喜欢吃寒凉的了。结果就是各种所谓的虚火炎症爆发,什么耳朵疼(所谓的中耳炎),口腔溃疡,咳嗽,喉咙痛,眼睛红,嘴巴长泡等等不胜枚举。同时脾胃寒凉以后,肚子疼,腹泻呕吐自然也就常常发生。如果再深入一层到了下焦,那么孩子晚上睡不安稳,讲梦话,磨牙,频繁眨眼睛之类多动的情况甚至尿床也会相继出现。
对于这些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错误的处理。那么,关于调理方面的误区有哪些呢?首先是发烧的时候滥用抗生素退烧,还有物理降温,多喝水,吃一些滋腻的营养品补身体。发烧是孩子身体对抗并驱逐邪气的过程,能发起烧来不容易。就类似敌我交战,熄灭战火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投降,二是胜利。物理降温,多喝水,吃滋腻营养东西都会消耗自身的能量,面对敌人的战斗力就会减弱,甚至没有防御能力。
还有个误区是推天河水,退六腑,退热效果杠杠的,可泻的是身体的阳气,等于直接举白旗投降了。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多休息,尽量喝热粥。孩子如果觉得口渴可以喝水,不口渴水或米汤也不用喝。通常喝点生姜红枣红糖水,咳嗽加点陈皮,大多很快正常了。
二是咳嗽处理方式,很多家庭冰糖炖雪梨,止咳糖浆,什么菊花茶之类都是寒凉的方式,感冒原本是风寒,大方向都搞错了。
那如何判断处置的对错呢?家长可以长期观察孩子的体质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看其生命力的升降,而不只是单纯看眼前这个症状消失了没有,实际上很多消失的症状是被引向深层潜伏起来了,将来会养成更严重的大病,并不是真好了,这点是最能迷惑人的。
略说如是,与各位孩子家长分享,有兴趣者不妨这样试一试。即使不相信,也可以多一个角度的参考与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zy/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