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高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3岁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宝宝占了80%-90%。其中,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宝宝易发中耳炎也和孩子的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有关。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毒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发现
比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会用语言表达,许多疾病也往往耽误了治疗时间。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宝妈们要引起注意,宝宝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无原因的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7.8℃-40℃;●不断地抓挠耳朵,头不停地蹭枕头;●躁动不安、爱哭,总是摇头,睡眠不佳;●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三、中耳炎的治疗
中耳炎急性期经规范治疗,多数可痊愈,但慢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损伤听力。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与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四、中耳炎的预防
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会损伤咽鼓管功能,导致液体积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宝妈可以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侧;如果鼻塞严重,睡觉时将宝宝头部垫高些、使用喷雾加湿器等。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宝妈不要躺着给喂奶,因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如果吞咽不协调,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中耳炎,最好的喂奶姿势是半卧位。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若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清理。不要长时间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家长应该用手堵住宝宝外耳道口。
温馨提示
平时只要做好预防,就能大大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最后小编还是要给宝妈们叮咛一下,如果发现宝宝疑似得了中耳炎,一定及时带宝宝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给个好看本喵就帮你治耳朵??
医院西郊门诊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