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俊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肖红俊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中耳炎的分类:历史、现状与思考》的精彩演讲。肖教授首先从“炎症”的基本概念入手,娓娓道来,从中耳炎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到临床症状的表现,阐述了中耳疾病分类的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提升疾病的临床诊治效果,从而达到预防和防治的目的。
中耳炎作为一个古老又崭新的疾病,在近三十年来,经历几代耳科学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国内外中耳炎的疾病分类在不断更新和演变。肖教授就不同时期中耳炎的分类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了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留给与会听众们更加深刻地思索和进步空间。
对现代中耳炎疾病的若干问题,肖教授提出以下思考问题:“急性中耳炎”属于何种疾病?胆脂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发生机制?中耳炎的分类框架为何包括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类建议?耳部胆脂瘤的分类?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认识?鼓膜炎性疾病的认识?对“并发症”、“后遗症”及“后遗疾病”的概念认识?特殊类型中耳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中耳炎?,等等。
他重点论述并指出:1.应区别急性中耳炎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地概念;2.对于先天性、后天性与复发性胆脂瘤,其临床症状虽与中耳炎类似,但仍不应该划分为中耳炎类别;3.大疱性鼓膜炎虽属于外耳道疾病,但解剖上鼓膜属于中耳结构;4.对于中耳炎后遗疾病,如粘连性中耳炎,应与其并发症进行区别;5.一些特殊类型的中耳炎,包括IgG4相关免疫异常和ANCA相关血管炎性疾病,应该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想认识,等等。
“窥一斑而知全貌”,见微知著。肖教授从中耳炎分类的起源、演变以及进展等方面,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此类疾病,为未来国内学者在中耳炎疾病领域的“并跑”乃至“领跑”贡献力量!
文字、图片:张琪
审修:程冯丽张艳廷
编辑:王艳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