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在第二十一位,当每年的12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度时,大雪节气正式到来。
在大雪节气到来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冬,用"天寒地冻"来形容毫不为过.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零下10度甚至更低,大规模的经常性降雪造就了"银装索裹"的景象.与此同时,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气温也已达到0度以下,江南还时常会出现冰冻现象。
在这个时节里,风呼啸,雪飘飘,气温降,多寒潮。我们不公要及时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气温持续走低,再加上气压低,室内外温差大,会使人体长时间处于自我抵御的应激状态,此时很容易诱发冠心病.诱发冠心病的原因很多,比如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身体功能运化失常,引发淤痰及体内浊气上升;由于情绪失控而导致气滞血瘀,使心脉梗阻;上了岁数的人由于身体衰弱,导致肾气不足,血淤阴虚等.在寒冷的大雪时节,此病多与寒邪之气侵入人体有关.此时,人们体内的阳气亏损,寒邪乘虚而入,致使经脉淤滞凝结,血液不能畅通流转,进而引发冠心病.所以在大雪前后,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寒邪之气侵害身体。
在大雪节气期间防范冠心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迎着寒风快步走.第二要加强锻炼,长期不活动可造成血液速度变慢,进而形成血栓.第三要合理饮食,避免超重,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每日三餐应本着低盐,低脂,低糖和低热量的原则,以感觉七八成饱为宜.第四应注意心态的调节,避免出现大悲大喜等情绪波动,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快乐,保持一个乐观而平静的心。
在大雪节气过后,降雪频现,气温快速下降,许多人因此患上感冒。在这个时节,感冒极易发展成为鼻炎,其表现为鼻涕开始变得浑浊。
鼻炎可引发多种疾病。向上发展可引发眼部疾病和中耳炎;向下发展可引发咽炎或喉炎,甚至还可引起鼻甲肥大、鼻息肉及副鼻窦炎。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鼻炎所导致的头晕脑涨会直接影响记忆力,进而干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而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由于鼻炎发作时很容易导致鼻塞,致使孩子不得不用嘴呼吸,长此以往会导致鼻梁扁平、下颚拱出、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外突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鼻炎面容”。
拥有好的体质是大雪时节预防鼻炎的关键。所以,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热水,出门前最好戴上口罩,以防止冷空气侵入鼻腔;第三,要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吸烟,不酗酒。另外,一旦鼻子周围的器官出现病变,如患上咽炎、扁桃体炎时,应尽早医治。
饮食养生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许多人喜欢在这段时期进行“大补”。但是进补不能盲目进行,更不能随心所欲,如不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补,很可能会事与愿违,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进补之前我们应多做“功课”,要做到“补”得健康,“补”得安全。
第一,进补要因体质而异。体态偏瘦、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应本着“淡补”的原则,多选择能够滋养血液、生津养阴的饮食,切忌辛辣;而体态丰满、肌肉松弛的人,适宜多食甘温性的食物,忌食性辛凉、油腻和寒湿类的食物。
第二,大雪节气最适合三类人进补。一时阳气虚弱的人群,他们通常表现为非常怕冷,手脚冰凉,尿频便稀,食欲不振;二是年老体衰并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此时进补对其康复很有帮助;三是身有旧疾的人群,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关节炎患者,若能在此时把身体调养好,烦人的“老病”或许就不会在换季时来扰。
第三,进补要有度有节。若补过了火,进食太多高热量的食物,很有可能会导致胃火上升,从而诱发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及便秘、痔疮等疾病。
寒冷的天气会使脂肪的分解和代谢速度变快、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出汗减少,进而导致排尿增多等。这种种变化都需要通过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来进行调节,以保证机能能够适应大雪时节的寒冷天气。具体做法有:
首先,多吃温热且具有增强御寒能力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虾、鸽、海参、枸杞子、韭菜、糯米等。
第二,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产热营养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第三,增加蛋氨酸的摄入量。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以及叶类蔬菜等。
第四,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维生素A多存在于动物肝脏、胡萝卜和深绿色蔬菜中;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则是最主要的维生素C来源。
第五,补充钙质,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和海带。
经络养生(三)
●五腧穴的溯源
五腧穴的名称和定义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五腧穴各名称皆有其特殊含义,代表其在经脉气血运行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①所出为井。《难经集注》杨玄操说:“井者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类经?经络类?井荥经合数》云:“脉气由此而出,入井泉之发,其气正深也。”故用井喻作水之源头,意为经脉之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因此井穴多在手足之端。②所溜为荥。《难经集注》指出“泉水既生,留停于近荥,迂未成大流,故名之曰荥。”《类经?经络类?井荥经合数》有言:“急流曰溜,小水曰荥,脉出于井而溜于荥,其气尚微也。”故用荥喻作水流不盛之状类若细流,意为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因此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③所注为输。《类经?经络类?井荥经合数》解释说:“注,灌注也;输,输运也。脉注于此而输于彼,其气渐盛也。”故用输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意为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腧”。因此腧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④所行为经。《难经集注》曰:“经者径也,意经营之义也。”《类经?经络类?井荥经合数》说:“脉气大行,经营于此,其气正盛也。”故用经喻作水流变大而畅通无阻,意为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因此,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之上。⑤所入为合。《灵枢?海论》记载:“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难经集成》指出:“经行既达,合会于海,故名之曰合,合者会也。”《类经?经络类?井荥经合数》认为:“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故用合喻作江河支流汇入湖海,意为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和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因此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灵枢?本输》记载了除心经外11条经脉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具体腧穴。如肺经五输穴为“肺出于少商,少商者┄┄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为荥;注于太渊,太渊┄┄为输;行于经渠,经渠┄┄为经;入于尺泽,尺泽┄┄为合”。此后,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补充了手少阴心经五输穴,“心出少冲,少冲者,木也┄┄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少府者,火也┄┄手少阴脉之所溜也,为荥┄┄神门者,土也┄┄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输┄┄灵道者,金也┄┄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少海者,水也┄┄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至此,十二经60个五输穴名称及部位才臻于完善。
吳門醫道國醫館連鎖機構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fundesign.com/zeyyslf/1715.html